01
“我小时候在学校里并不合群,也不多话,班上同学们都不喜欢和我玩,我也懒得和他们玩。谁要是欺负我,我就和他打架,不管他是谁。老师经常到我妈妈那里告状,妈妈气得要死,她是校长,自己女儿如此不听话,她面子上挂不住,但也没办法,只能批评我。我也不管,还是那样。”
“倒是我爸,他老在我面前说:闺女,记着,谁要是欺负你,你就还回去。别怕,打伤了,老爸给钱治。他看我妈老是批评我,就说,闺女,无论你是什么样子,老爸都爱你。长大了,如果没人喜欢你,老爸就养你一辈子。”
说到这里,她笑了起来,“大概就是我爸给我托底了,所以,我从小到大,好像从来没怕过什么,一直就是我行我素这样子的。”
听着玲子细声细语地闲聊,我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她看上去那么总是那么淡定。
从来就没见过她慌张过。哪怕是学生不听话,捣乱子,让她难堪;哪怕是领导批评指责。她总能不慌不忙地应对过去,把该说的话说了,然后该干啥还干啥,一点儿不纠结。
她长得挺好看,穿衣很有个性,有时很文艺范儿,有时却有点非主流。不管穿什么衣服,她都气定神闲,既不眉飞色舞,也不腼腆羞涩。
她谈过几次恋爱,没成。对于没感觉的人,她不想将就。钱,她不缺,她只想嫁给爱情。所以,对于别人介绍的对象,她总是慢慢处,不合心意的,果断PASS。她有足够的信心找到那个让自己动心的人。
即使找不到也没关系,我这样子,也一直过得很好。她说。
她,让我想到一个词:底气。
真正有底气的人,才不会害怕,不会慌张。
真正有底气的人,才会淡定面对纷扰,才会从容顺心选择。
真正有底气的人,才会自信,才能也才敢活出真正的自己。
02
曾经有一个男同学,谈了一个女朋友,两人相处挺好,都奔着谈婚论嫁去的。我们都见过他的女朋友,很漂亮时尚的姑娘,大大方方,很开朗。我们都觉得这姑娘很好,同学自己也挺高兴。
大家都等着喝他们的喜酒呢。谁知,过年前,男同学和他女朋友吹了。有人瞎猜,是不是女方条件太好,嫌贫爱富?
事实真相与条件确实有关,但不是女方嫌贫爱富,而是男同学嫌女方太富了!
年前,男同学到女友家去。女友父亲谈到买房子的事,说愿意为他们出首付在城里买一套婚房,当然房贷由他们自己还。同学一个月工资不多,那时只有1千出头,算一算,要是还房贷,就没得剩了。他心里犯起了嘀咕。
女友父亲还说到,自己在北京部队当师长的弟弟一家过年要回来,按礼节,他应该和女友去拜见一下这个叔叔。女友父亲说了个建议:叔叔他们见过大世面,你们去他那儿,烟酒要买好点的,衣服也穿上档次些的,别搞得太寒酸。女友父亲知道他工资不高,所以,当场给他2千块钱应急。
这两件事让我这男同学心里极不舒服。总觉得是因为自己没钱,才让女友父亲对自己有不满,自己处处受制于人。他由此想到往后,自己收入只有这么多,如何应对未来岳父一家高档次的人情往来?他越想越怕。
在和女友交流几次之后,女友对他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议,说父亲体谅你,才会这么做。他若嫌弃你,根本就不会同意我们交往的。况且,这种人情往来,也只是现阶段的礼节而已,以后成为一家人了,哪有这么多讲究?
他不敢相信女友的话。
他没底气。
这种底气表面上看,与钱有关,但实际上,与他从小所接受的思想教育形成的观念有关:有钱人往往看不起没钱的人。
他是在贫寒的农家长大,没钱所带来的伤害和自卑已深植在心里。这种自卑,往往会演变成另一种形式:过度自尊。出于对自我尊严的保护,他选择逃离。
他的逃离,也折射出他的没有自信。他没有信心去和有钱的人打交道,处理好遇到的问题。
03
有没有底气,真的会影响我们的人生。
大学毕业时,第一个念头是:终于可以工作了,不用再花家里的钱了。至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人生发展规划什么的,不在考虑范围内。
工作两年后,非常想考研,连考试教材都买了,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怕没人养活自己。这个问题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天大的问题。我没有破釜沉舟的底气。这种底气,有时,真的不是只靠自己就会有的。
后来,在孩子6、7岁时,终于还是难以忍受一眼就能看到头的人生,再次萌发冲动,想走出去。可是,一番计划,还是搁浅。每次,我都得考虑到现实问题。人,一旦过多地考虑现实问题,底气就会不足,就无法有冲破藩篱的勇气。
回过头来想一想,为什么在需要孤注一掷时,我总是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放弃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源于我自幼所受的教育:生存,是第一要义。现实条件受限,只能牺牲个人爱好和梦想来妥协。
如果你留心过身边那些做成大事的人,相信你会和我一样,有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他们往往很“任性”。
很多在旁人看来是“任性妄为”的举措,却偏偏能成就他们的人生。
这不是偶然。“任性”的人自幼所受的约束都比较少,而且大多时候能达成所愿。所以他们心中都有底气,那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哪怕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乖孩子”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懂事”。听话和懂事,才会换来更多的喜爱和好处,所以,他们长大后,大多不敢犯错,在想法和众人相左时,他们也是不敢遵循自己内心想法而做出独立主张的。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敢想敢做的底气。
04
父母的言传身教,日复一日地熏陶,让孩子从中感受到正面的积极的力量,由此形成的为人处世最基本的信心和原则,就是孩子的“底气”。
记得有一段时间,网络上经常报道因为同学关系不好而导致的惨剧,同事们在办公室聊起与人相处的话题。
一个同事说,她的母亲,在她们姐妹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对她们说:你要相信,你能和所有人处好关系,不管他们是谁。
这个同事给我的感觉正如她母亲教导她的那样,能够和所有人处好关系。她说,她现在对自己的女儿也是这样说。
我觉得这个同事的母亲教给孩子的,就是一种“底气”。有了这种底气,和任何人相处,首先都不会有厌烦抵触逃避的心理,其次是会自觉寻找合适的方法与不同的人相处。
这种教育,比起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远离讨厌的人”这种方法高明得多。
女儿上小学时,特别怕迟到,每天中午回家一吃完午饭就要去学校。有时,时间还很早,她也很慌张。跟她说了很多回,她依然改不了这种怕。她的怕,已经严重影响到上学的乐趣,早晨上学,她怕,中午上学,她还是怕。
没办法,只好按她的要求送她去学校。
等她不为上学慌张的周末,我就对她说:“上学,只要你不是偷懒和故意迟到,偶尔迟到一回,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
“老师骂,怎么办?”她弱弱地问。
“假如你真的迟到了,老师骂就让他骂呗,老师从管理班级角度来骂,是可以理解的。迟到也是事实,做错了事就要承担后果,对吧。”
“可是我不想被老师骂啊。”女儿说。
“我知道啊。我说的是假如万一因为你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导致的迟到,即使被骂,你也不必难过,这不是你的错。妈妈是希望你轻松愉快地上学,而不是带着害怕的心情上学,也不希望你因为怕迟到而在路上匆匆忙忙,这样不安全。没有什么比生命安全更重要,迟到也好,丢了贵重的东西也罢,都不值得你慌慌张张和害怕,你明白吗?只要你不是故意的。”
女儿经常被我灌输这样的观念,后来,就真的不再担心上学迟到的问题了,反正,她也从不会迟到的。
上了高中,有几回她午休睡过了头,醒来发现自己迟到了,赶紧打的到学校上课。这要是放在从前,她一定是吓得要死,不敢去学校的。
我高兴的当然不是她竟然敢迟到了,而是她发现事情已是这样了,她不再是害怕,而是积极地去想办法弥补过错。这是她的进步。
对于女儿这样胆小的孩子,我必须给她“不怕”的底气。
05
长大后,我们越来越不怕这个世界,也越来越怕这个世界。成长的过程中,底气越足的人,越不会害怕。因为他们知道,无论世界怎样,无论自己怎样,总会有人无条件地爱他们,接受他们,包容他们。而他们,也正是有这样的底气,才敢做自己,做真正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愿每一个人,无论大孩子,小孩子,还是老去的孩子,都活得有底气,活得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