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书,肯定是要用起来的,否则花这么多时间读书干嘛呢?
但读书这件事要用起来,真的如你所想,读多了就潜移默化吗?
游泳技巧学多了,就会游泳了?一点技巧也不学,就一定不会游?
答案并不是独一面的,作为一个成年人,许多事情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
我们把读书这件事情真正产生用处的路径倒推拆解一下:
最后一步,是书中讲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对应实践。
实践前的一步,叫做获得高人指点,也可以说是寻得指南,对应把知识内化。
知识内化的前一步呢,是寻找高人,对应寻找好书。
寻找好书,怎样才能找到呢?自己想。
我们今天这一步,叫做高人指点,看书就是高人指点。
但是,高人指点,你当做是胡瞎掰扯,回去想用也用不上,毕竟没有过脑子,全都忘了。
一个关键的地方在于,我们把高人指点的内容,记住。记住是内化的前提。
于是,今天的主题是:记住你想记住的内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之前步骤写到的记录读书笔记就是按照自己想要的东西拿出来的呀。
在记忆这件事情上,我很想给你一个直接了当的行动指令,但又不得不先介入一些背景知识。怎么绕不过的都是:艾宾浩斯遗忘定律
不说话,上图:
根据图片,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复习,按照记忆规律,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的学到的东西会完全消失。大多数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像狗熊掰苞米一样,学了新知识就把原来的知识抛到九霄云外了。
久而久之,不仅学习的动力大不如前,精神状态也会一落千丈,学习新知识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更谈不上什么学习的乐趣了。
因此,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绝对不能忽略复习的重要性,要把同样分量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的复习中。只有这样,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才会有安全感,才能扎实地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研究表明,我们学习新知识会产生RNA基质蛋白,而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分解,也就是我们的记忆会慢慢消失的原因。
但是,这种基质蛋白有一个特点,它们经过某些途径可以转化成永久性蛋白,长期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这也告诉我们可以遵循记忆规律,善用复习方法,取得较好的记忆效果。
人脑对新知识的记忆力会在短时休息之后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当我们离开书桌,暂时“清空”大脑的时候,新知识会自动与既有的知识网络结合,促进记忆。
也就是说,与其一味蛮干,倒不如让大脑短暂休息,使记忆力处于更高的水平,为接下来的学习提质增效。
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巩固措施,记忆力水平将会直线下降。在接收新知识后的24个小时内,高达80%的信息都会无声无息地淡出我们的记忆。
这个数字虽然只是大致估算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信息流失量确实大得惊人。具体到个人身上,这个数值与每个人在具体领域既有知识的多少,以及是否在接收新信息时印象深刻有关。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因为我们的大脑始终是以联想的方式运作的。遗忘得越多,我们的知识网络就越稀疏,之后再进行记忆也就越困难。由此可见,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让自己记得更多,学得更好、更快。
知道了大脑的记忆原理,下一步就是实际操作的问题了。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复习,才能避免这种大量遗忘的现象呢?
关键在于合理的复习节奏。
我们每次学习新知识以后,都可以通过短暂的休息使记忆力水平达到最高点,我们必须根据这个规律来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好让这条曲线始终保持在最高水平。
因此我们要在学完后进行第一轮复习,该轮复习能够使记忆力水平在最高点上保持大概一天时间。
接着,我们要在它还没开始下降前及时完成第二轮复习。
具体来说,就是在第二天的同一时间复习前一天学习的内容。完成了这个步骤以后,记忆力水平可以在最高点上保持一周左右的时间。
不用多说,聪明的你一定会知道,一周以后该进行第三轮复习了。
以此类推,最后一轮复习大概在接收新信息的一个月之后,到那时,我们就完成了短时记忆向长期记忆的转换。
最后,我们只需偶尔花上一点儿时间,稍微回顾一下,就能保证不再遗忘。
读到这里,大家或许会觉得这种复习方法过于麻烦,其实不然,我们有一些管理诀窍,下一篇文章见分晓。
一个高冷的理工男讲阅读,你不关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