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非常强大,但二世而亡;隋也非常强盛,亦二世而亡,这两个王朝,都在农民大起义烈火中,结束了他们的统治。汉鉴于秦,一反秦政,休养生息,汉代初年便出现了最稳定的政治局面;唐以隋为鉴,顺民之欲,唐代初年也就出现了最稳定的政治局面。这不是历史的重演,而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终结。
隋唐的政府组织,书中也作了系统的叙述。自魏晋至隋唐三省制的形成,唐中叶学士院翰林学士的出现,唐德宗以后宦官左右神策军中尉和两枢密使的权力加强,以及宦官诛灭之后,枢密使改由文臣担任,宋代两府制度实际在五代已经形成,对于这些也再三加以注意。
隋唐的进士制度,一直沿袭到后代。进士及第人数,唐中叶以后控制在三十至四十人之间,这是值得注意的,人数太多了,官吏泛滥成灾;太少了,人才不容易网罗。宋明以后,进士的录取名额不断增加,这大概也是符合需求的原则的,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有许多弊端,也有许多可以供后世借鉴的地方。
北魏开始实施均田制,西魏开始实施府兵制,到了隋代和唐前期,均田制、府兵制成为隋唐王朝强盛的支柱。这两种制度,只有在北朝才能出现,在南朝却没有形成,说明它不是我国封建社会必然会产生的事物,而是由于十六国之后,鲜卑族人进入中原,把他们前封建的村社残余形态带进来,从而出现这种份地制度,又从份地制度上产生了府兵制度。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份地制度不能长久维持,府兵制度也必然走向兵源枯竭,武则天、唐玄宗时代,均田制、府兵制终于最后崩溃了。这是符合事物的发生、发展直到消亡的规律的。均田制的崩溃,府兵制的枯竭,给唐王朝带来了很大难题,民户流亡加速了,折冲府无兵可交,十六卫形同虚设,于是出现了两税法,出现了募兵制,内重外轻的局面转变为外重内轻的局面,唐王朝的政权基础开始有所变化,有所动摇。但是有些政治家和学者还留恋着过去,如陆贽、李泌、杜牧等人,他们还想恢复租庸调制,还想恢复折冲府制,还想重建十六卫,来改变募兵制度实施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然而旧的制度一去不复回,两税法替代租庸调制,这是一种发展,当然两税法开始时也有不完美的地方,要逐渐改善。募兵制代替府兵制,也是一种发展,当然募兵制改变了内重外轻的政治局面,滋长了藩镇割据局面,发展到五代,出现了全国大分裂局面,然而到了北宋,终于全国统一了,新的禁军制度,终于形成了。事物的发展,往往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螺旋式地曲折上升的。但是应该相信,它不会逆转,也不会长久停滞不前,它一定在上升,不过上升时会有些曲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