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农历11月初8日了,郭庄庙会,好怀念小时候到郭庄看跑马的、那碗干粉菜。儿时的记忆历历在目,拿着老人给的几毛钱,步行赶庙会,一天下来也舍不得花完。每当提起大郭庄都为它骄傲、炫耀!那么郭庄又是怎样有来的呢?
处于华北腹地之郭庄,夹于磁河与木刀沟之间,水源丰沛,土地平整,秦汉之际已有村庄。元朝末年,义军四起,战火连天,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命令部队进攻元大都(北平),给元朝廷最后一击,明军横扫北方,直捣元都,令元顺帝北遁,1370年(洪武三年)封其四子朱棣为燕王,镇守北平,灭元战争也致使北方百姓流连失所,四散逃亡,而人烟稀少,时传称“燕王扫北”,为了恢复北方的耕种,朱元璋下令移民,从山西洪洞移民于此,因郭姓居多,遂称“郭庄”。
郭庄村民,除郭姓外,还有高、杨、刘、马等小姓人家。清乾隆年间立三八大集,后形成布市,郭庄自此繁华无限,因此,山西山东及省内各县人士前来经商,长年居住于郭庄,购房生活。一九五三年成立合作社,五四年成立生产队,村委决定,将各地商人就地安置,落户为郭庄村民。自此,郭庄又有了山西灵石之张姓与武姓、阳泉刘姓、新河王姓、曲阳王姓与张姓、行唐晋姓、山东牛姓、宁晋韩姓、阜平贾姓、张家庄白姓、里城道李姓、西牛苏姓、后北焦孟姓、北苏宋姓与徐姓、东庄王姓、大名庄刘姓、北虎王姓、崔家庄陈姓等各姓氏人家,但郭姓仍为村中最大姓氏,形成郭家“老四股”与“小四股”。
郭庄老村落为东西长而南北短,后发展为方形。镇中心路东有晋商捐建的关帝庙(后改为村委会),西大街路南有观音庙(后改为小学校),俗称“西头庙”。有东大街、西大街、南北大街。东大街之北为关帝庙后街,再北为庙后斜街。西大街之南为小西门斜街,南大街之东有东长胡同,南大街之西有西长胡同。北大街上,路东有杨家街,路西有白家过道。另外东西南北头均小胡同遍布,密密麻麻,纵横交错。原来有夯土寨墙围绕全村,设东西南北四个正门和小南门、小西门、小北门,小西门外则是通往南孟之古道,小北门为去往马桥寨里一溜营的老路,小南门外是去马村的小路和三角濠。寨墙南门内有一城濠,用于汇集村内下雨之水以防汛。
由于郭庄村民其本身来自山西洪洞,后从各地移民而来数十家,所以自古形成:村风向善,从不欺生,讲究感情,重恩重义,论资排辈,贵人贱己,相互依存,相互尊敬。并常求婚结拜,依附大族,形成诸多“謌巴户”,如:西头李家謌巴郭家、武家謌巴杨家、绿家謌巴杨家等。
郭庄村逢三八大集,市多而广。曾传说,古代宫中有个郭庄的杨姓内官(太监),回郭庄探望老母,母亲去楼下村赶集卖线子,很久才走回来,杨氏内官心疼年迈母亲,便与无极县令说起,县令遂下令立郭庄为三八集。传说归传说,但从地理位置而看,郭庄地处无极、藁城、新乐三县之交界,其距离无极、藁城、新乐、定州四个县城均很遥远,从百姓出售农产品、购买生活物资等多个方面而论,在郭庄立大集,实属生活与经济的实际需要。十一月初八为“西头庙会”,历时五日祭祀,时有各地赶集之商贩、戏曲团、杂技团、驯兽团等众多,远则二三百里之遥。郭庄除了有布市与大集外,还有旅店、澡堂、茶馆、当铺、戏台、当布台与各色饭馆。外村人见郭庄商业街道成熟整齐,店铺林立,便称作“郭庄街”,称郭庄村民为“街店上人”。
郭庄布市自清代至新中国曾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布匹贸易集散中心,布店稠密,票号众多,生意兴隆,繁荣昌盛,“郭庄大布”远销西安、咸阳、侯马、大同、河曲、银川、包头、乌拉尔、外蒙等地,几百年极负盛名,时有“郭庄哩布、新集哩皮、阳泉哩砟子、赵州哩梨”之誉。除布市外,郭庄街上还分布着瓤子市、线子市、牲口市、猪市、粮食市、糠市、绳索市、禽蛋市等。新中国建立之初,政府即将无极县第三高中、无极县第三人民医院均设立在郭庄镇上,镇上还有乡镇卫生院、邮局、拖拉机站、供销社、老食堂、市管所、工商所、电所、棉站及村大队副业:面粉厂、铸造厂、木器厂、养鱼池、酱油醋作坊等。郭庄不仅最早有了电灯、喇叭、自来水、柏油路,还自行建造了华北地区最大的礼堂——“戏园子”,可容纳五千多人。贸易兴隆的郭庄布市不仅支撑全县及周边的经济,还极大带动了这一带的服务业和饮食业。悠久文明的郭庄古镇和繁华无限的土布市让各地外省人“不知直隶有无极,只知河北有郭庄”。
一九三八年郭庄成立民兵组织,英勇抗击日寇,六零年扩编为营,六四年被北京军区杨勇上将授旗为“郭庄红旗民兵营”。郭庄民兵营为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付出了巨大牺牲与不朽贡献,也为祖国培育了无数的战士、军官、将领及各界优秀人才。
五三年停止布市后,郭庄镇繁华落尽,萧条三十年之久,八三年改革开放后,布市未能复市,实为遗憾。郭庄村民开始经营饮食、小吃、摆摊、服装、鞋帽等小生意。在原村委木头场子的基础上,村民自发地又发展至五个私营木场,带动一大群“木头虫”木头贩子和运输车辆、工人脚夫,时有近半个村的村民从事经营,造福一方,木头场子生意兴隆 热火朝天,村民受益三十多年。随着树木的减少、植树禁伐的政策、经济结构的转型,郭庄木场衰落而止;此时门业兴起,在营里马桥木门业发达的刺激下,郭庄人也开始了木门制作,虽刚起步,但也有几十家之众;运输业亦在悄然兴起,只要在郭前路(郭庄至前北焦)上,看到来车,基本上都是郭庄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由于郭庄古镇五六百年的繁华昌盛,以及抗日老区、红旗民兵营的辉煌历程与光荣传统,仍然使得村镇文化厚重,镇民素养、商贾习俗、集市风尚、民众性情高远开阔,宽厚大度。所以九十年代后,郭庄古镇又徒然走俏,街店兴旺 商铺繁荣,饭店林立,名厨云集而热闹非凡。四五里地的南北大街两侧商铺密集,一家挨着一家,满满当当从无空铺。商铺超市除了有本村固有的“占虎超市”、“东方酒业”、“文普超市”等多家外,还有浙江商人的“燕客隆”、安徽人的“卤鸡店”、北牛人的“聪慧日化”、高头回民的“牛羊肉铺”、磁河店人的“海底捞火锅”、回民饭店、烧烤摊、大排档、服装店、鞋店、茶楼、歌厅等不计其数。外地人海水般地涌入郭庄镇,无论饭店、超市、街头,每天都会看到操着四川等地口音的远来打工的“郭漂族”。郭庄街上,白天车流涌动川流不息,夜晚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划拳唤酒不夜天,杯筹交错夜未央,天天都是一派繁忙的商业都市景象。
“跑大车”搞运输,也是郭庄镇上的一则重头戏:单机、挂车,前四、后四、后八轮等多种车型四五十辆,或独自购买或合伙经营,白天黑夜车声隆隆。近途走省内各县,远途跑全国各省。从石家庄市运往四川省的大车每天结伴而行,在成都的“大西南”、“三河场”等停车场里,看到最多的就是郭庄的大车了,四川那些短小精干的宾馆经理或白皙俊美的饭店老板娘一见到郭庄司机,都会热情地打招呼“老板,过来嚯茶噻……”
郭庄街里除了发达的饮食业外,还有众多家电器店、理发店、药店、农机修理店、汽修店、土产店、太阳能店、水果店、蔬菜店以及粮食市、搓澡巾厂、秋衣裤厂、饲料加工等作坊。但时下:饮食业、木门业、集市商铺、大车运输仍为郭庄镇经济的“四驾马车”。
郭庄古镇距离省会石家庄一百华里,距离县城无极三十华里,她地处藁城、无极、新乐三县交界,仅距离正无路还有八里之地,本无任何地理优势,而这样一个五千人的偏僻村庄,却能够成为隐藏在华北大地深处的一座繁华文明的“小都市”,亦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