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朋友说起她上小学的儿子。她的儿子学习很好,爱阅读,缺点是太懒,不肯干家务。她其实只要求孩子每天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干净,被子叠整齐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朋友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而孩子在学习之余完全有时间和能力去做这点事。但孩子要么不做,要么胡乱应付,为此母子间总是发生冲突。
习惯对于一个人确实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我们正在着力培养的是孩子的什么习惯。这位家长的目的肯定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五星级酒店的客房服务员。孩子的时间有限,学习之余本来已没有多少时间,要阅读,还要玩耍,他能把自己成长中的主要任务安排得当,就已经很好。大不了屋子凌乱一些,衣服由妈妈交给洗衣机来洗,让孩子有学习有娱乐有闲暇,轻松愉快地成长。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不用担心他将来不会收拾屋子或不会洗衣服。
01 什么是好习惯
杜威指出,人们在对“习惯”的理解中有一种错误,把习惯等同于机械的和外部的动作模式,而忽视智力的和道德的态度。事实上,习惯的重要性并不止于习惯的执行和动作的方面,习惯还在于培养理智和情感的倾向,以及增加动作的轻松、经济和效率。
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习惯前,先问自己3个问题:是小习惯还是大习惯?是外部习惯还是内部习惯?是别人的习惯还是自己的习惯?
真正的好习惯,是孩子有能力也有兴趣安排自己的一切事务。生命是一个宏大工程,小习惯的价值必须依附大习惯的价值而存在。要养成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学习样子的习惯;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在教条中刻板地重复某些行为的习惯;要养成好的品行习惯,而不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世故习惯……面对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孩子,成年人应该有敬畏感,不要以为自己吃的盐多,就具有了指点孩子一切的能力。
02 为什么家长总在培养孩子习惯上失败
纵观历史,一些杰出人物之所以成功,并不是从小被要求形成什么“好习惯”,相反,他们都有宽容的父母,甚至成年后他们大多数在生活小事上是不拘小节的,但他们往往有很好的直觉和判断力,对某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变通力强,懂得取舍,把力量用在最值得用的地方。世上很少有做得面面俱到的人,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不一定能准确地记录家庭财务账,杰出的文学家可能做不了小学数学题。我们可以照着理想去培养孩子,但不能照着理想直接去硬性要求。
要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不要先制定出一个“习惯”的框子,然后强制孩子用行为去填充。如果孩子事事都听命于一个成天教导他的权威,疲于应付,他的能量无法聚集,且越来越不会动脑筋了。一个凡事都令家长满意的“听话”孩子,他习惯性的服从到头来也往往成为他人生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1、在不需要培养的习惯上硬要培养。
一个家长为了培养孩子排便的习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让孩子排便。孩子不愿意,就将其强行按到马桶上,一定要拉出一点粑粑才罢休。从此,孩子对排便产生了恐惧心理。即使想上厕所,也想办法憋住。长此以往,不但导致孩子三天两头便秘,还推迟了其自主排便功能的形成。
像排便这种习惯本就无需培养,越培养越出问题。不单是排便,很多家长在吃饭、睡觉等习惯上跟孩子较劲,最后弄得孩子家长都不好过。孩子饿了就会吃,饱了就不吃;困了就睡觉,睡饱了就会醒。但是有些家长在孩子说吃饱了的时候不相信孩子,说:“才吃这么点,肯定没吃饱”。这样不但让孩子感到不知所措,觉得说真话家长不信;还会让孩子讨厌吃饭。
2、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培养习惯。
我的一个同事,为了培养女儿专注的习惯。每天变着法地训练孩子。不是让孩子用筷子夹豆子,就是规定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孩子画画画地太久了,就强行打断孩子,让孩子去阅读。我告诉她,你这不是在培养而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打扰就是最好的培养。而且,要孩子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专注,就是成人也做不到。小时候,要是孩子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只是因为感兴趣。不管是画画、玩玩具、还是看书,如果孩子能持续不断地做下去,慢慢地会在体内生成一种内生力。家长不要用功利的思维去定义怎样的专注习惯好。不管专注什么,只有孩子自己体验过,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轻松地再次调动内生力专注在不感兴趣的事情上。
3、不能一以贯之地执行习惯。
一个朋友,觉得很多零食是垃圾食品,就想培养孩子不吃垃圾食品的好习惯。在家里执行得很好,只要家人不买,孩子就没有机会吃。但当出去外面,遇到熟人给孩子零食的时候,朋友觉得如果拒绝别人面子上过不去,就让孩子拿着吃了。
家长因为自己的好面子而破坏了规则,不但无法培养孩子不吃垃圾食品的习惯,还让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诚信。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家长自己不能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不良示范。
4、不能以身作则实行两套习惯。
很多家长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规定孩子每天看书多长时间,但自己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或玩手机。每当孩子问,你怎么不看书?家长会理直气壮地说,是你培养习惯,又不是我。孩子看得最明白,什么样的习惯比较舒服。他们看书的时候,家长却在看电视剧,就是在告诉孩子阅读不舒服,看电视剧比较舒服。想让孩子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不能实行两套标准。如果家长只是在嘴巴上认同阅读的好处,在行动上却不享受阅读的乐趣,就无法说服孩子阅读习惯是一个好习惯。
03 如何培养孩子好习惯
最理想的当然是大习惯和小习惯吻合,事实是大多数人都在用一生的时间努力进行这样的调整,不过大多数人做不到让这二者完全吻合。培养习惯,家长要有“顺应自然”的心理基础,也要有“适当推动”的具体做法。培养孩子好习惯,家长要做榜样,多身教,少言传。
1、不要过分指导和控制。
卢梭说:儿童应该自由成长,对他们来说,最好的习惯就是没有习惯。一个孩子能健康自然地发展,他其实就是在养成好习惯。他越是意识不到自己在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越是自然地生发在他身上,成为他牢不可分的一部分。因此,家长在这方面不需要太有作为,对孩子体恤些、宽容些、信任些,允许他做得不好,不过分指导和控制,让他有机会慢慢练习和调整自己。比如,培养孩子练琴的习惯。家长可以在孩子练琴的时候坐在孩子旁边,帮她听音准和节奏,提醒她哪个地方有什么问题。但每天什么时间练琴、练几次、练多长时间等让孩子自己去做主。即使哪天孩子忘记了,家长既不批评也不提醒,装作没想起来。让孩子不要指望家长,只能自己操心。
2、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一个孩子,他母亲三番五次地喊他吃饭,但他没有什么反应。别人问他是否听到了母亲的喊声,他郑重其事地回答说:“啊,听到了,可是她并没有拼命地喊我啊!”由此可见,如果家长自己用有问题的习惯对待孩子,儿童也只能发展出有问题的习惯。几乎所有行动慢吞吞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心急火燎、动作麻利的家长;所有不爱吃饭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喜欢一勺接一勺往孩子嘴里喂饭的家长;所有不自觉学习的孩子背后,都有个对作业和分数过分计较的家长……因此,如果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先打量一下自己有没有坏习惯。
3、杜绝批评和责罚。
想让孩子体会好习惯的乐趣,让好习惯成为他们真正的一部分,家长就要经常给予赞美和鼓励。儿童由于生理、心理发育还不完全,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马虎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是他们走向精细必不可少的提示。当孩子出现马虎时,给予宽容和理解,一笑了之,什么也不说,或简单地提醒一句,让他以后细心一些。当孩子表现认真细致时,表达出你的喜悦和欣赏。只有孩子内心没有压力,轻松面对学业,不为自己作业或考试中的小过失感到羞愧和恐惧,不为成绩的优劣患得患失,把注意力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他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而凡是主动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人克服低级错误、使思维和动作精细化和准确化的过程,失误才能转化为正面经验,精准度才能慢慢提高,马虎才会越来越少。
总之,要在好情绪中培养孩子的习惯。因为只有好情绪才会让事情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