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的电影《我的姐姐》,让我沉思了许久,大致我们也有相似雷同的经历吧。
人对感情的需要是一种本能,只是生活的真相往往是放不下又拿不起,是最在乎的问题再也问不出答案,是无解的灰度。
《我的姐姐》是一部很现实的片子。开场就抛出一个残酷的命题。一场车祸中,一对夫妻丧生。
他们,是女主角安然(张子枫 饰)的父母。
安然的世界,崩溃了,她不仅要承受失去双亲的痛苦,还要考虑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弟弟的抚养问题。
主要是她和这个弟弟并不是非常亲!
她读大学时,弟弟才出生,两人岁数相差大,见面次数也不多。
而我和安然经历不太一样的是,我也有个弟弟,他比我小四五岁,我上初中,他那会还是小学。
我记得有一次,我六年级那会。爷爷刚刚从外地把弟弟接回家上学,他上学那会,每一次同桌都不长久。
他胆小怕事,也从不告诉家里人。直到有一次,我去他班级接他一起下课回家。我突然发现他自己坐在一个角落里,隔壁的位置是空的,意思就是他没有同桌。
我问他,为什么要自己坐,班级不是单数,怎么不和同学坐一块。他始终沉默不语……
我凶他,甚至对他语气特别大。他才慢慢吞吞告知,不是他不想跟同学一起坐,而是没有人愿意跟他同桌。
我就找老师去说,可是吧每个人都知道县城里的小地方,老师也没有做出让我尊敬的举动。
后来他越来越少话,我经常去他班级接他一起下课回家。我们总是一直上下学回家,久而久之,我知道了那么一个事情。原来同学排挤、都是因为他是单亲家庭。
不久之后的一个月里,我也在自己的班级也给排挤了,大概同学们都以为我们是姐弟,都是这样的家庭出来,所以我被孤立了。
在升学模拟考试的时候,我一个同学让大家不要跟我一起去报道。原来我同学的妈妈告诉她不要跟我玩,原因是我们这样的家庭是不完整的。
试问我们是怎么样的家庭?
但这时候有个女生,和我同姓同班,她第一时间站出来跟我一起。
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凭什么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活该低人一等?
我也想试问一下这个家长,你这样教育的孩子,她真的可以拥有完整的人格和三观吗?
后来,我跟弟弟说,我们一出生就注定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想法,而我们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自己可以决定,旁人的没法左右。
我弟弟始终不知道我也被孤立的事情,因为我始终相信他足够强大的时候,他会明白当初我选择跟他站在一起,是因为我更坚信自己可以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这件事我一直不想提起,直到去年我的表姐,她来我家跟我一起住的时候。问我心里是不是有个人很重要。是的,她就是那个女生,选择站在自己理解的世界里始终散发温度。
所以我和她关系非常好,就像亲人一样,甚至我后来去了很远的地方上初中高中大学,但是每次回家必会去她家。
而电影中“姐姐”这个词,是极其残忍的。是在中国家庭里,姐姐是一个“迷你版母亲”的角色,她和母亲一样,承受着巨大的道德压力,要牺牲,要忍让,要承担更多责任。
姐弟之间本没有天然对立,矛盾,是被“重男轻女”这个旧观念强行造出来的。
而我并没有在这种旧观念生活,所以我和弟弟的情感是相互信任的。
虽然他不是我的亲弟弟,虽然他很小很小就……可是我始终没有解释过,我也完全可以跟班里同学解释,我是有自己的父母的。可是我并没有,我选择和弟弟一起去承受这些流言蜚语。是想告诉他,有些人珍你如命,而有些人只是过客。
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不会所有人都会喜欢你接受你,但是你必须继续往前走,好的我们留下,坏的我们选择规避。
2016年我大学毕业,刚刚出来社会实践。我的弟弟跟我说:“姐姐,如果有人欺负你,要告诉我。”
非常简短的一句话,却温暖了我整个冬季。
大概我们都是那个眼里有光,心里有温度的人。
想到我的姐姐这个话题,我相信自己做的也足够了,它赋予了我许多这个年龄段很多不一面的道理,甚至比同龄人要懂得许多。
就好比他现在,切西瓜会把最中间那个部分给我。
我工作很晚,周末或者放假很晚才起来,他会做好了饭,这些都足够暖心。
世间所有的交集,都是源于你的处理方式,但愿每个人都可以做个有温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