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日常生活中社会气质的培养
——《班主任如何践行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读后感一稿
武义县熟溪小学蓝美琴
本文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张春兰,我是见过的,上个学期陪同李教授、斯图尔特教授来过武义,是新西兰首席教育顾问斯图尔特的翻译。那么清秀、年轻的一个姑娘,怎么写得出如此有社会、班级底气的文章?让我对华东师大的研究生刮目相看,也更敬佩春兰妹妹了。读了文章,很想看一看杜威的书了,春兰妹妹能否推荐一下。
一、“学校即社会”,班级日常生活中应重视社会精神的培育
在杜威看来,学校处于社会之中,不能把学校看成只与家长、教师、学生相关的组织,而应把它置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去考察。学校在从社会获得资源的同时,应该履行起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义务。现代社会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通力合作而实现发展的,需要的是具有合作精神的民主公民,不是狭隘的利己主义者。在班级日常生活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社会精神呢?在《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的思想引领下,重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1.在岗位建设中感受责任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岗位建设对于建设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来说,太重要了。对于个体来说,是保证了每一个同学平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使其在岗位上得到充分的锻炼,为成为小干部奠定了基础。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岗位类型、活动内容的开发,根据学生成长需要设立岗位资源, 做到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事做。在与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确定40个岗位,实现每人一个岗位,并在问卷星上进行岗位认领,在认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在征得本人同意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在岗位认领成功后,进行岗前培训、岗位指导,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开展工作、怎样做好岗位工作,进行岗前、岗中培训与指导。将学生履行岗位职责不仅仅视为满足班级日常管理的需要,更作为学生在履职时与他人的沟通、协调、合作中体验,诸如理解、尊重、宽容、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等道德的价值的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在管理他人、被他人管理,服务他人、被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和感受权力与责任、权力与义务的内涵以及之间的辩证关系,懂得行使权力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享受权利的同时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的道理。
2.教室布置中,体现全纳的思想。在开学后第二周,布置带照片及绘画作品到教室,这些材料在布置教室时发挥了作用,让我们的教室在一天之间大变样。在第一次班级教室布置中,我们班很荣幸被评为“最美教室”,但是这里有非常遗憾的一点,那就是教室墙上所张贴的作品只是少数学生的作品,根据调查问卷,只有19.57%的入选率,那么怎样弥补这个遗憾呢?在国庆节中,我布置了一项树叶贴画的作业,要求人人参加,国庆回校后,对教室布置进行更新,把每个同学的作品布置在班级文化墙上。
3.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建立主人翁意识。给自己的中队取一个什么名字呢?这个问题我在脑子里构思了好久,但是始终没有结果,我决定放到班级让孩子们讨论,孩子们根据自己已有的镜像,提出了五角星、天安门、小红花、祖国等等,让人捧腹大笑,最后我给出两个关键词,让他们挑选,一个同学提出“青蓝豆”这个名字,大家觉得比较有意思,被确定下来。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明白了班级是我们大家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活动,小朋友的参与意识在一点一点醒悟过来。
二、“教育即生活”,课堂中应该有生活气息
杜威认为,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教育的价值取向需要从形式主义转变为实用主义,即从主张教育在形式上塑造人的心灵、不必考虑其实用性转变为强调教育要面向现实世界、提高人的现实生活能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也应该有生活的气息。
1.家长参与第一次班会,唤醒了课堂的生活气息。207年9月8日,也就是开学第二周的周五,我参加精英班研修后回到教室,教室的一幕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教室里整齐洁净,更重要的是,有爱的妈妈团在我不在的时候,进了课堂,带领孩子们进行手工制作贺卡,并把贺卡送给了我们的科任老师。我看到教室里还有满满的一袋贺卡,贺卡上多画着五角星,我知道,在你们的心里,五角星是最好的,你们把我平时奖给你们的五角星又还给了老师,这一刻,我读懂了他们,我接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满满的爱,这个教师节因为你们的五角星显得意义感十足。晚上,杨琪欢妈妈提交了我们班级的第一个美篇,题目是:《妈妈进课堂--教师节手工贺卡》。妈妈们第一次进课堂,让课堂有了生活的气息。
2.开辟班级种植园,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一年播种的好时节。开学第一周午间我正跟同学商量着这个植树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那头王萧涵妈妈的微信便已发过来了。原来她已经在西田畈她的老家为我们找到了一块地。通过微信接龙报名,共有12个家庭28个大人、孩子参与了本次活动。当下孩子接受劳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来完成的,孩子们摇头晃脑所吟诵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算是所接受的一种最现实的课堂版劳动教育。然而,要真正体现劳动的意义,仅停留于课堂是不行的,还必须让孩子走出课堂到课堂之外的社会生活场域去实现自我成长。
三、“从做中学”,班级建设中应重视班级活动的策划与开展
张春兰博士说,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摒除围绕学科教学来建设班级的传统偏见,让班级建设回归生活化,重视各种班级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充分满足学生主动做事的需求。学生的做事积极性相对于学习积极性,要高很多,那我们为什么不满足学生想做事的需求呢?
1.《我是小小服务员》活动——策划意识萌芽 《我是小小服务员》这次活动,是孩子与家长策划的第一个活动,对于活动的主要流程,可以说都是许伟程与妈妈商量之后敲定。周六上午我打电话给许妈了解活动相关情况,她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蓝老师,没问题的,活动策划是我跟许伟程一起做的。昨天晚上我们已经开过会了。她到许妈说的这两句话,我的担心都可以放下了。正如李家成教授在《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一文所说:“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策划的主体。长久以来,成人把诸多活动安排好、把诸多注意事项考虑周全,而恰恰忽略了‘策划’行为本身内涵着的重要育人价值。它使学生能够认识事物、甚至自身成长的复杂性,在真实的情境中面对真实的问题,通过汇聚多方资源、重组多方信息,创生出一种或多种可能。”不放手,你永远不知道他们有多能干。
2.《我的寒假策划实践活动之木板生态画》活动——开始尝试自主策划 雷雅彤同学参加许伟程组织的活动,受到启发,根据自己的特长也策划了一个活动。两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家长都很重视,但是这次活动妈妈的态度很明确:策划一定要自己想,经验是在一场场活动中积累出来的。家长的态度与老师的引领对孩子策划意识的催发起着积极的作用,虽然这个方案还很粗糙,程序和要求也不是很明确,但是学生已经开始跟伙伴尝试着合作一起做策划,这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迈出了了不起的一步。
从以上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策划意识已经开始觉醒。觉醒是建立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之上的,扎根在日常生活之中,依赖日常的灌溉与滋养,依赖自我的努力与灵性。多维的交往,事宜的情境和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都会加大觉醒的可能性。而从文中我们知道,学生对本次策划的觉醒最根本的源头还是前几次活动,活动可以促进觉醒。“觉醒,可以在瞬间实现;而瞬间,亦可以成为永恒”。
2. 以项目组的形式参与班级工作春兰博士说,真正坚持“从做中学”原则,有一个前提:形成学生立场。要求班主任角色要转变为“学生日常生活重建的核心推动者”。怎样让学生带动家长从而推动班级工作呢?本学期我们采用了项目组推进的办法,建立了班级板报项目组、教室布置项目组、图书角建设项目组、开心农场项目组、植物角项目组、班服设计项目组,推选出组长,成立微信群,把每个项目组的要求进行说明,大家讨论当前工作要点,把学生、家长、班主任、教师拧成一股绳。学生在这个项目中不但要参与策划,更重要的是要积极的实践、反思、重构,在工作中实现成事成人。
践行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培育学生的社会精神,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与技能,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习惯,我们班的班级建设离春兰博士所设想的三个方面还非常遥远,在接下来的班级建设中,努力践行这样的思想,为班级成为具有社会气质和内在生长力,学生具有社会精神与科学素养而不断探索、总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