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阐述了处与生涯三阶段中的生存期的基本概念以及情况,由此引出生涯三阶段其实就是职业三要素与需求匹配的过程。生存期的主模型是三点一线模型如下图:
而一般处于这个阶段的基本都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基本上还没有打开视野,还不知道职业世界都有什么,所以就如上图第一步:我能看到什么,帮助处于生存期阶段的人打开视野,在此用到的工具是霍兰德理论模型。霍兰德教授根据其实务经验提出了六角形理论,即霍兰德理论的圆形,也就是把职业归纳为六大类,相对应的一也被分为六大类,这样一一对应,人们去从事和自己相似类型的工作,具体如下图:
六种不同类型的人分别为:
实际型(R)
研究型(I)
艺术型(A)
社会型(S)
企业型(E)
传统型(C)
与之相对应的六类工作如下图,就不在一一阐述。
霍兰德类型理论将人和环境分为六个维度,如上图可看出其六个维度不是相互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相邻之间,RI之间的关系,两者的间的共同点,实际型和研究型都不太喜欢与人打交道以及和人接触,而传统型和企业型都对权力和地位比较重视。随着维度间的距离增大,类型间的共同点会减少,相似性也会变弱,如CA间,传统型喜程序化不热爱变化,而艺术型则追求自由讨厌约束,所以在平成生活中同时拥有相对兴趣的人比较少。
如果把其六边形的角两两连接起来,会出现三个衍生概念:
一致性:在霍兰德测评中,分数最高的两个代码在六边形上越相近,其心理上相似度越高,一致性越高内在的兴趣范围也越高。相似度高低没有好坏,只是表明高一致性更加容易从工作中满足其需求,而低一致性则无法满足,需要从工作以为的其他方式进行补充,以此来保障其工作积极性。
分化性:指的是经过测验得出的六种兴趣强度的差别程度,也就是六种霍兰德代码相互之间的差异程度。如下图,实线为分化性较高的人,各类型之间会有显著差异,峰值高低分明;虚线为分化性较低的人,各类型之间差异性比较小,整体区域平缓。如果分化性较高且稳定,就具有比较明确的职业兴趣追求。
适配性:是人与环境的适配性,适配性越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就比较高,如I型人与I型职业;反之,如I型人从事E型职业是,匹配度低就工作效率会下降,根据这一条感觉应该可以预测其职业发展趋势。
通过霍兰德的原型和三个概念就可以指出最优的职业选择方向,即筛选出个体与之兴趣类型相比配的职业。运用霍兰德模型帮助人们从职业世界中筛选出一部分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在其中进行选择,也就是三点一线中的“我能看到什么”。
而霍兰德测评分为正式测评和非正式测评,一般在咨询中两者搭配使用。
正式测评,个人通过60道判断题的选择得出自己霍兰德代码。
非正式测评,采用三个开放式问题对正式测评进行评估:
最喜欢的活动,最擅长的事情,崇拜的人
为什么喜欢/崇拜/擅长
这体现了霍兰德理论中的那个类型的特点,与对方探究究竟是哪种特质吸引他结合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得出最终的霍兰德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