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把萦绕在心头的困惑,都想通之后的感觉,便是这句诗。
职业发展路径的问题,已经困扰我多时。我一毕业就在教育培训行业,七年多来也一直在同一家公司,负责一线教学以及教师团队管理的工作。
这几年,目标一直是能带好一整个分校区的大团队,而不只是一个部门,因为我一直很喜欢也很期待这样的职场生活:有一个我自己的团队,对每一个人优劣势有把控,带着他们在遇见更好自己的同时,把团队结果轻松拿到。
在我们这个行业,这个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是三项:营销技能、人员管理、学术管理技能。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三项技能重要性排序是不一样的。
就目前来说,营销技能是放在第一位的,而这也是我的短板。说心理话,我比较偏学术研究风格,爱钻牛角尖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相对于短时间内拿下客户这种本事,我更倾向于“花尽心思伏笔千里,最后挣得盆满钵满”这样的模式。
换句话说,短兵相接我不占优势,我好像更像是一个帅府中的谋士;短跑的爆发力我不占优势,我好像更擅长跑马拉松。
昨天和带我五六年的老领导聊了很久,再复盘,我发现,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就是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插一句,没有被认真规划过的职业生涯,一定会很惨淡)。
1、我的目标在哪里?包括眼前的一两年目标,五年目标,十年甚至更长以后的目标,都是什么?这一点上,一定要区分清楚目标和手段,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岗位误认为是目标,其实非也,我认为目标一定是和能力体系相关的。
2、我的优势在哪里?(做学术课题研究,讲大型家长教育讲座等学术业务能力)
3、我目前情况下的现实性限制条件有哪些?(孩子刚满四个月,正是建立亲子关系最关键的三年期间;买的房子距离市区远,考虑通勤时间;在业余时间学习自媒体写作)
4、综合以上三方面,我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漂亮的发展路径,一定是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随时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寻找平衡点。不过,人生里,无论做哪一项选择,不都是在寻找平衡点吗?
过去我就陷入了一个错误的思维路径,总单纯只想着要做校长这个岗位,觉得这就是我的职业发展目标。可是,我为什么要做分校区校长?上了校长岗位,然后呢?所以,思考问题一定要是系统的,长链条的。
这个系统化的目标很重要,这就像下象棋,只想着当下这一步怎么进攻和防守的棋手,一定是段位很低的,要从三五步、八九步甚至更长以后的目标,倒回来思考眼下要怎么走棋。
每个人在这个问题上,思考能力不一,你越想得长远,用力会越集中。边走边看一定是建立在尽可能的系统性规划基础上的。
有一个词叫做“优势思维”,我现在很认可,互联网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节点,你成功的速度和你链接且激活其他节点的速度正相关,“专才”不再是唯一独步天下的法门。
所以,“让自身的一项业务技能成为绝对优势+高效协调各种资源的能力”成为很棒的一种成长模式。
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现在公司给我提供两个岗位选择,我还没有做最后决定,还有思考时间,我很高兴的是,感觉前路清晰一点了。
当下一次被问到:你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我不会再脱口而出某个岗位了。忽然间就很期待,职场上的我,两年以后具备什么能力?五年以后别人一听到我名字,脑海里是什么标签?下一个七年后,无论哪个领域,我是否真的能折腾出我自己的品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