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逻辑》中有一个说法——工作不可能三角,蛮有意思的,可以作为个人找工作的一个参考。
工作的“不可能三角”,指的是收入、成长性和稳定。
三个角你不可能同时拥有。什么都想要,搞不好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我们说的工作“不可能三角”是这份工作本身具备的特点。比如说你想找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这里“离家近”就不是工作本身的特点。“钱多事少”的工作是有的,如果碰巧你住在附近,那就满足了“钱多事少离家近”。
不可能三角是经济学里的概念,指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独立”和“汇率稳定”这三个目标。
作者借助“不可能三角”这个概念,选择了工作本身的三个特点——收入、成长性和稳定,组成了“工作不可能三角”,指出你不可能找到一份工作,同时满足收入高、成长性好和稳定性好这三个条件。
工作不可能三角中,稳定和高收入这两个点往往难以同时存在。
互联网领域的从业者,程序员、数据分析师、产品经理等,收入都算是蛮高的,但工作相对来讲就不稳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优化掉。
我有个咨询客户M,毕业后进入vivo,一年后跳槽到滴滴,结果工作了7个月,被裁员,第三份工作找到了明略科技,结果公司融资失败,业务收缩,他再次被裁员。M在滴滴、明略科技,收入都是蛮高的,但都碰上了公司业务调整,遭遇裁员,算是极不稳定了。
像这样的情况,2021、2022这两年特别常见,如果你看新闻的话就会发现,大厂小厂纷纷裁员,寒气逼人,你在哪家工作,都很难拥有“稳定”这个点。
体制内的工作,非常稳定,但往往收入比较低。基层的公务员,三四线城市,月收入两三千,一二线城市,月收入四五千,都是常态。
我有两位同学,在镇上做公务员,从大学毕业到现在,20年了,还是科员,收入一直就是三千左右。他们虽然工作极其稳定,但收入相较于另外一些在体制外工作的同学,就差了许多。
稳定和收入其实并不总是“互斥”,在一些垄断企业,如中国烟草等,一些大型国企,如国电南自、葛洲坝等,有不少高阶职位,收入就相当高,放到所在地区,在职场人群中排位能进前百分之十。不过这样的职位,其实成长性又一般(向上很难再有空间了,个人能力也往往随着稳定性和空间的丧失而增长变缓)。
所以,稳定、收入、成长性,很难同时具备。
工作不可能三角为我们看待工作提供了一个视角,可以辅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工作工作基,拟定发展策略。
比如你想要稳定,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想面临失业的风险,那就要有心理准备,放弃高收入,不能说你进了体制内求到了稳定又日日埋怨收入低。
比如你想要早早就月薪三万,那最现实的选择,就是进入高速发展的领域,借助行业的红利来实现收入目标,但快速发展的领域往往稳定性不好,你不能享受着高收入又奢望体制内的稳定。
比如你想同时获得成长性和稳定性,那通过工作不可能三角,就能明白,稳定往往意味着较差的成长性,想要成长性,就要寻找内在动机,积极主动做规划,让自己在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持续精进。
有的伙伴会怀疑工作不可能三角是不是“铁律”,其实,是否铁律没有什么关系,它就是个参考,能帮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做选择、做规划,就可以了。
工作不可能三角的底层,是你在一份工作上不可能同时拥有多个特别好的属性。理解了这点,你甚至可以自己挑选三个工作本身的特点,组成自己的不可能三角,指导自己的选择。
希望每个职场人都可以借助“工作不可能三角”这个工具,探索自己在工作上真正看重的东西,并据此调整职业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