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微信朋友圈出现了一则患儿家属“求转发”信息。乍一看,这得有多大的仇恨啊!把一名护士诅咒的如此体无完肤,恨不得把人都给生吞活吃了。
难道是该护士违反了诊疗规范,法律法规,造成了医疗差错或是事故?而遭受如此令人不堪的诅咒和辱骂。
作为同行,作为同样是孩子的妈妈,我想知道事实的真相。
经过调查,事实真相如下:
这位叫吴xx的患儿,母亲陈xx,是玉山县岩瑞人,患儿从2017年5月13日20时51分因发热入住于这个医院儿科,经过4天的治疗,病愈。于2017年5月17号八点办理出院手续。患儿母亲从入院以来一直对医护人员不满。
就在出院当天上午,照片中的甲护士让家属把孩子抱到治疗室的操作台上,为其拔除头上的留置针。用酒精打湿敷贴然后再慢慢揭下胶布(打湿敷贴可以减轻揭敷贴时患儿的不适,甲护士的操作规范,动作也很轻柔),因置针的部位是在头上,难免粘连毛发,撕胶布的过程中会有些许牵拉痛。于是6个月大的孩子就哭了,这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很正常的事。可这位患儿妈妈就不这么认为了。
她用手指着甲护士就开骂:你会不会拔针?下手这么重,把孩子都弄哭了。虽受语言暴力,但甲护士还是小心的解释道:拔针的过程可能有点不舒服,但一下就好的,你注意按压好棉球。交待完后就去忙其他的护理操作了。
患儿妈妈没骂过瘾,居然不顾孩子头上的止血棉球,直奔护士站继续骂,导致患儿头部针眼处未按压到位,渗血不止。这一来,她更是火上浇油。她把一切的一切都推给甲护士,说害她孩子流那么多血。她怎么不想下这一切都是她这个当妈的造成呢?
如果她是个理性,有教养的妈妈。有问题,应该和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不是图一时之快,不顾孩子的安危,撇下头部针眼尚未止住血的孩子,去耍威风,去逞强。
兽性发作的她竟然放下手中的孩子,上前撕打甲护士,在多名护士的劝阻下,好不容易,才将她拉开,但甲护士的脖子上还是被她抓下了深深的伤痕。
患儿妈妈歇斯底里般的怒骂和撕扯,引来了很多不明真相的患者家属的围观。这位妈妈不但没有为自己故意伤人的过错反思,反以群众的围观作为她恣意妄为的底气。
她竟然提出要甲护士向她道歉,她才肯罢休。
作为同行,甲护士的遭遇感同身受。工作中,无缘无故的受了多少气,挨了多少骂。哪怕做得再好,也会碰上心情不好,脾气暴躁的患者或家属。伤心,委屈也要自己慢慢咽下。
可是,像甲护士这样,无故挨打还要去道歉,这样的气,谁能咽得下?谁能受得了?
为了息事宁人,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养成了受委屈的习惯,也练就了海一样博大的胸怀。
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劝说下,为了一身洁白的白大褂,甲护士忍气吞声的把个人的荣辱放一边,向患儿妈妈道了不该道的歉。
本以为这件事情就会这样结束,没想到患儿的妈妈还要在微信朋友圈里,将整件事情歪曲事实真相,图文并茂,反以被害者的身份,博取众人的同情,声讨无辜的甲护士。
在这起“比窦娥还冤”的事件中,到底是谁的错?作为同行,我来为大家梳理总结下:
1.患儿的妈妈自住院就对该院不满,说明她是个期望值过高,又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女性。(医院的投诉系统既完善,又高效。有不满,为什么不投诉?科主任、护士长都在岗,为什么不反映?)
2、患儿发热,四天病愈出院。甲护士顺利拔除留置针。医护人员全程无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
3、心疼孩子的心情,为人父母都理解。随意的指责和打骂医护人员,能减轻孩子的痛苦吗?把按压针眼的手抽出来撕打护士,这样能止住针眼的血吗?医院的宗旨是让人民群众满意,但不是让你骂的满意,打的满意。在众目睽睽之下打护士,这是要负刑事责任的。没有一条法律规定,医护人员穿着白大褂就该白挨打。公然在微信朋友圈传播,侵犯她人的名誉权和肖像权。后果该是怎样?懂点法律常识的人都清楚。医院已经迅速介入并处理相关事宜,医院不但要让患者满意,也要让职工满意。甲护士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医院已在第一时间给予安抚。期待相关部门提高履职能力,能将违法犯罪之人早日绳之以法,还甲护士一个公道,还玉山人民一个和谐的医患环境。
4、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可以忍受语言暴力,我们可以忍受又脏又累的医护工作,但我们要对身体伤害说“不”。个人尊严,不分富贵贫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不向恶势力随意妥协,有理走遍天下。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规范,热情周到的为患者服务。有错,道歉;没错,不必低头道歉!
(备注:向提供真实素材的同仁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