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
上周五晚上,烤火取暖中,和我的小姑娘聊天,各种暖心啊。她特别有成就感的和我分享,她上周接单加工彩绳的成绩,讲其他小朋友的状态,对自己能够领先保质保量的完成订单流露出小得意,还有jerry老师额外的2块钱奖励……听她兴致勃勃分享期间发生的各种小情节,看着这个快8岁小姑娘纯真可爱的小脸庞,真是觉得天使般可爱。
期间又意思的一个点是,“妈妈,我想周末在家多看会儿电视。为什么h可以在家从早看到晚呢!?”
我问她“你也想像他那样从早看到晚吗?,如果你天天看电视,什么都不学,没有本事的话,将来啥都干不了,可能都要饿死了。难道你愿意这样?”
“妈妈,我就是想多看一会儿电视。”
“哦,你的意思就是你并不想像h那样从早看到晚,你只是想多看一会儿,是吗”
“是的。”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好唠叨好杞人忧天。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她约定,咱们学习40分钟,然后看30分钟电视。愉快的答应并执行了这个计划。
事件二:
早上,又是上学常态起床气,各种慢磨蹭红眼难受——赶着时间吃饭穿鞋子,又遇上新鞋子不好拉拉链。老母亲在一层层的情绪压力下,终于又一次溃堤了……
然后,老母亲白天就一直在内疚中分析,我到底该如何做?!感觉这就是我们俩母女的周一固定模式。我有种被她掐住了的难受——“上学必须早起床”,相比这种感觉她也一定同样有——“我就是还没准备好……”。
我的和善而坚定呢?应该有的共同解决问题的引导呢?
我应该尊重我的情绪,我必须先尊重我自己,继而才可能去试着尊重她。
问题是,我如何能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尊重她,而不是脑海里出现的“又来了,又来了…真是烦死了…我无法忍受了…存心的…故意的”这样的如乌云压阵般的焦虑扑来呢。
此刻,我能做的是等她回来,我问:鞋子,你现在能方便的穿脱吗?如果不能,我们试试另一种方式——系鞋带如何?
如果她实在不爱这双鞋子,告诉她,妈妈对于这双新鞋买了不穿带来的浪费表示很遗憾,但是你真的不喜欢,咱们就只好放弃了。
就这样,就这样。解决问题,接受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