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智慧,我们想到的是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这些知识大咖。实际上智慧并不仅仅指博学多识,还指对自己的认知。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面对神谕道出了智慧的真相: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可仅仅只是懂得自我质疑,意识到思维的限制,并不能指引我们获得智慧。
一、智能与智慧的区别
在人工智能面前,我们人类的劣势越来越多,比如拥有的知识的数量上,论博学多识历史几乎没有一个人能比得过手机上的AI。但是很多决策还是需要由人类来执行,这是因为大多数人工智能们只是知道这些知识,而无法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而知道和理解就是智能和智慧的最大区别。知道某个知识只能帮助我们将其应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上。而理解并掌握知识则更加灵活,我们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从而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影响。智慧是多维度的,而不是折射出现实某一面的碎片化知识。
在了解了智慧与智能的区别后,让我们再向前推进一步,借此区别找到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增长智慧的心法。
二、学会举一反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经过小学初中的反复背诵,这句话也许早已刻在了我们的大脑里,但我们一直没有细究过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我们不妨假设我们还是一名学生。考试是你时时刻刻都要面对的坎。某一次考试前,由于准备不足,但又担心过不了这门考试,于是决定作弊。很不幸,考试时一作弊就被老师抓到,紧接着就被通报批评,而这次作弊也被记录在档案里,从此陪伴你一生。一般的人遇到这样的事件无非是垂头丧气,然后意识到以后考试不应该冒那么大的风险去作弊,最后告诫后生考试千万不要作弊。
而一个更加智慧的做法则是痛定思痛后,从考试想到了自己的人生: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换个角度,你还能明白走捷径往往给你的一生带来无可估量的风险,而一旦养成了‘走捷径’的习惯,就不再相信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当我们学会了举一反三时,知识就不是独立的碎片,而是坚固的知识网络。
三、创造知识网络
网络效应,这个概念最早用来描述通讯行业中的连接效应。比如电话网络的价值取决于这个网络连接了多少人,连接了越多的人,就越有价值。今天也能在社交app上找到网络效应的影子,一款社交app的价值也取决与其连接的用户数,微信,微博便是最明显的例子。可是‘网络效应’不只可以运用在这些领域里,它还可以运用在我们找到增长智慧的心法中。
借用网络效应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这么评估一个人的智慧程度,一个人知识网络里的知识间连接数决定其智慧程度。
创新的过程和建立知识间的连接也很相似。技术之间的连接和创意之间的连接往往能够带来创新。比如,前几年万众创业时我们最熟悉的互联网+,共享单车就是移动互联网与自行车的结合,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支付。别看这些技术的连接很普通,可我们总是忽视这些细微的连接。比如我们长途旅行必带的拉杆箱,居然是30多年前才被使用,而这不过是个行李箱和轮子的组合。
建立知识网络不仅可以让你更容易get到新点子,还可以让你把体系内的知识牢牢地扎进脑海里。
四、小结
每个人对智慧的定义可能不一样,但在一生中我们渴望拥有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问题的能力,从而摆脱烦恼,获得幸福。而所介绍的这些增长智慧的心法,虽然简单,但却容易实践,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不断积累知识,渐渐增长智慧。
PS:这篇文章原本是为了翻译一个外国作家的文章而写的。在取得他的同意后,我便开始翻译他的那篇文章,可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却发现直接翻译过来的话,由于语言的差异以及我的能力不足可能会带来误解,于是决定在原文的基础上自己再写一篇。可能由于我的能力不足,还不能完全表达原作者的意图,观点,所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读原文The Only Real Way to Acquire Wisdom-Zat Rana 。
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也受到了其它文章,书籍的影响,在这里就一一列举出来,有兴趣的可以翻来看看。
傅盛《认知三部曲》 纳西姆 塔勒布的《黑天鹅》和《反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