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1、“要不是您给我的那点钱,我早就饿死了。我全靠那点钱过日子。”他庄重而巴结地鞠了一躬,走出房去。菲利普一阵心酸,喉咙口哽住了。他似乎多少有点明白过来,这位老人是在绝望的痛苦中挣扎着,就在菲利普觉得生活如此美好的时候,生活对这位老人来说却是多么艰难。
2、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看来,他们似乎成了一场共谋的牺牲品,因为他们所度过的书籍,还有长辈之间的交谈,都为他们开拓了一个虚假的生活前景。年轻人得靠自己去发现:过去念到过的书,过去听到过的话,全是谎言,谎言,谎言;而且每一次的发现,又无疑是往那具已被钉在生活十字架上的身躯再打入一颗钉子。不可思议的是,大凡每个经历过痛苦幻灭的人,由于受到内心那股抑制不住的强劲力量的驱使,又总是有意无意地再给生活添上一层虚幻的色彩。
3、“难道你以为世人做事竟有不出于利己动机的?”“是的。”“我看不可能有。等你年事稍长,就会发现,要使世界成为一个尚可容忍的生活场所,首先得承认人类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
4、活人与死人之间,存在着无法测量的距离,两者似乎并非属于同一物种。想想也真奇怪,就在不久以前,这些人还在说话,活动,吃饭,嬉笑呢。死者身上似乎有着某种令人恐怖的东西,难怪有人要想,他们说不定真有一股蛊惑作祟的邪劲儿呢。
5、 菲利普一个劲儿地问着自己: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世间万物,一切皆空。拿克朗肖来说,情况何尝不是如此。他活着,不过是个碌碌之辈,无声无息;他一死,就被人忘得一干二净。他余下的那几本诗集只是摆在旧书摊上出售。他的一生似乎只是提供个机会给人写篇评论文章,除此之外,就别无意义。
6、人们一生中所作的努力同其最后结局显得多么不相称啊。人们却要为年轻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付出饱尝幻灭之苦的惨重代价。痛苦、疾病和不幸,重重地压在人生这杆天平的一侧,把它压倾斜了。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7、“你把我们的生活说成是逆境吗?”阿特尔涅说。“根本不是那回事!我们的一生有过苦,也有过乐,我们作过斗争,我们家一向很穷,但是这种生活有意义,啊,当我看到站在周围的孩子,我得说,这种生活值得过上一百次!”
8、接着他认识到正常的事物才是世间最最珍贵的事物。人皆有缺陷,不是身体的就是精神的。这当儿,他回忆起所有他熟悉的人们(整个世界像是座病房,里面的一切皆委实莫名其妙),只见眼前排着一列长长的队伍,人人皆肉体有残疾,精神有创伤:其中有的身体有病,不是心脏病,就是肺病之类的;有的精神失常,不是意志消沉,就是嗜酒成性。这时,菲利普对他们不觉动了圣洁的怜悯之心。他们身不由己,不过是盲目的机会的工具而已。他可以饶恕格里菲思的狡诈,也可以宽宥米尔德丽德,尽管她使自己蒙受莫大的痛苦。他们两个人也是身不由己呀。只有承认人们的美德,宽容他们的过错,才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这当儿,他脑海里掠过奄奄一息的上帝临终前的遗训: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这篇读后感是用来自省和提醒自己的。这是一本很现实的书。虽然本书讲述的是菲利普如何摆脱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枷锁,最终获得人身及精神自由的故事,但书中描绘的那些底层人民的生活及其精神面貌更让我印象深刻。
一、普莱斯小姐
普莱斯小姐是一个让我既怜又恨的角色。我觉得她死得活该,但又对她那悲惨的命运感到可怜。
普莱斯小姐是被饿死的。而她本来是可以不用死的。她可以去向菲利普借钱或者先暂停学业去打工,先养活自己再来深造。但是,她拉不下面子向人开口借钱。她害怕别人看见她的贫穷,所以她藏着掖着,绝不会主动邀请人到她屋里坐坐。而且,因为贫穷,神经反而更敏感,自卑,总觉得别人话里有话,是在讥讽她,瞧不起她。这种心理我很理解。小时候,我家也很穷。上学的时候,我是不会主动跟有钱家的小孩一起玩的,总觉得低人一等,怕被别人看不起。其实,我也很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会对自己的贫穷感到羞耻呢?我觉得穷本身就不是一种错误,但是无形中,富裕程度会把人自动地分成不同的阶级。而且,对于穷人来说,他们自己也默认这种阶级划分。当不同阶级的人处在一块的时候,人都会自动地把自己归类到相应的阶级了。所以,我很理解普莱斯小姐的这种拉不下面子的心里。这种时候,越自卑,自尊心也越强,因为穷得只剩下自尊心了,说不什么都不愿意被人践踏。
但我觉得在这种维护自尊的心理在生命面临威胁时还是可以稍稍放下的。令我生气的是,她明知自己要饿死了,可还不愿意向别人求救。就算拉不下脸来去借钱,那也可以自己去找工作吧,怎么样都可以找到一份勉强能糊口的工作吧。但是没有,她情愿饿死。所以我觉得她死得很可怜,但又很可气。生命很宝贵,如果想活,那就要去拼命。只要活着,什么都有可能,而不能像普莱斯小姐这样,连努力下都没有就放弃了。
二、菲利普与阿特尔涅
菲利普和阿特尔涅是很鲜明的对比。菲利普还算是个小有资产的人,而阿特尔涅一家的收入可以说是仅仅能够养活一家人。但是菲利普却活得没有阿特尔涅开心和轻松。
菲利普从小到大一直在摆脱各种束缚:他的跛足,他伯父对他未来的控制,米尔德丽德的无情,对发财致富的渴望,这些都使他一直陷在痛苦中。而阿特尔涅不同,他虽然穷,但是他却过得很开心。这是因为他俩对生活的态度的不同而导致的。在阿特尔涅看来,他们家虽然很穷,但是他并不认为这就是逆境,并不会为此而焦虑或痛苦。他认为:我们的一生有过苦,也有过乐,我们作过斗争,我们家一向很穷,但是这种生活有意义。而这正是菲利普一直在思考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菲利普是个很功利的人,从他放弃学绘画的动机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当他看到克朗肖和普莱斯小姐穷困潦倒的落魄生活时,他就有退却的心理了。他觉得自己在艺术方面没有天分,就算再努力,未来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还是早早放弃为好。所以,他一直在为如何增加自己的收入而苦恼。
从菲利普和阿特尔涅的思考交流中,我也反省了自己。在阿特尔涅看来,人生就是要有各种各样的经历,要有酸甜苦辣,这样的人生才是丰富多彩的,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不能以富裕程度来定义一个人的幸福或快乐的程度。不管穷也好,富也好,认认真真地生活着,乐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只要过得了自己的心理关,那就没有过不了的生活关。他的这种心态是我特别要学习的。我这个人,有时候也是很功利的。我做一件事情,或者学习一个新的技能的时候,我第一考虑的是它能不能让我赚到钱,其次才是我喜不喜欢做。当它能让我赚到钱时,即使我不喜欢,我也会坚持做。我觉得我的这种想法就是很危险的。如此爱财,而财这种东西,是没有上限的,永远是越多越少,这就会导致一个人的欲望越来越大,越来越得不到满足,反而每天陷在“到底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的痛苦中。所以,我要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其实,在我内心的另一面,我又是羡慕阿特尔涅的这种生活的,简单而满足,不抱怨,每天过得开开心心的,多么幸福呀。
我想我可以从生活仪式上来慢慢改善。在阿特尔涅的生活中,他也是有仪式感的。吃饭的各种规定,每年的一次割蛇麻草等等,这些就是他坚持的生活的原则。把自己关注的重心放到生活来,放到目前能够满足的事情上来,这样就对不满足的事情少了些关注。烦心事一少,人也就轻松起来了。
我也应该给自己的生活加点仪式,比如每天做好吃好看的饭菜并拍照上传啦,慢慢养成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成就感,这样获得的成就感越多,人也会越开心了。
我认为,人的一切痛苦的根源均来源于欲望的不满足,而欲望是人的本性,这也是人一生下来的枷锁。当我们不能够消灭欲望的时候,那么就让我们把欲望变小点,变到可以满足的范围,让自己少一点忧愁,多一点快乐。但是,无论苦乐,享受生活,享受生命,才是生命的意义。
毛姆真的很厉害,这本小说里囊括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太宏观了,而且有写得如此接地气,我都感觉不出来是在读小说,而像是实实在在地经历过菲利普的一生一样,实在是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