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袁绍,作者说他是“多谋而寡断”,是什么意思呢?会不会是我们常说的想得多而做得少?应不是,谁又不是想的比做的多?
纵观三国演义中,袁绍想的也并不是太多,作为北方最具实力的“军阀”,他并没有太多的雄心壮志,倒有几分“纨绔”子弟的味道。袁绍最明显的短板就是在面对不同的谋臣给予的专业意见时,没有判断力,不知道哪可行哪不可行,往往把个人的喜好当成决策的依据。
袁绍也在决断,但没有正确的决断逻辑,也可以说决断没有水准。
由此看来,多谋寡断,说的更有可能是谋划了很多也决断了不少,但都没什么水平,缺乏专业能力。
对照生活中的很多人,他们一天到晚都想得不少,一生也做了不少的决断,可在稍有点水准的人看来,那些决断,都是太没“水准”了。
如果你没有太多的动用资源的能力,即你没有什么权或钱,没有决断水平,也问题不大,决断错了,大不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让自己总不能成功,否则,一旦决断失误,就会酿成大祸,害了自己,害了组织,害了一大片的人。就如袁绍,没有决断水准,弄得家破人亡,弄得追随者死伤无数。
决断水平,是每个想追求人生成功的人都必须去努力修炼的能力,否则,即使凭运气成功了,也未必就能长久,弄不好还是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比没有成功过还更让人懊悔。
决断力,也并不复杂,通俗点说就是“算数”的能力,是孔子说的“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的一种思考模式。
比如,你在乡下有块宅基地,大家都说那里有前景,鼓励你做一栋房子。做,还是不做?就涉及到决断力。
做,手上没有多余的钱,得借钱,还不容易借得到;不做,大家都说得那么“活灵活现”,自己不做的话,多可惜呀!
面对这块宅基地,不外是做与不做两种选择,如果不会算数,或算数能力不好,那还真有点进亦难退亦难的味道,不做出个决定,心理就像有块石头压着一样难受。
面对这样的纠结,多数人会选择一厢情愿式的冲动,管他三七二十一,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除非拿不出钱,冲动不了,就继续纠结着。
如果面对抉择,你都不能好好“算数”,拿不出正反两方面的数字,仅凭个人喜好做出选择,十有八九,你也像袁绍一样,属于“多谋而寡断”的人。
拥有决断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谓的“耳根软”或“心软”,其实就是缺乏决断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