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这个词已经被说烂了,简单说就是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作品、对自己的产品置心一处,追求极致的态度。
可是为什么都说听了这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人生呢?为什么依然人与人、团队与团队、产品与产品、国与国就有天壤之别呢?一边骂小日本跑到人家旅馆厕所去放水,一边还要去抢购马桶盖呢?
想想,匠心背后大概还有一心一力,一力谓之审美力、一心曰羞耻心。
没有说判断力而说审美力,是因为不论任何行当,最后最高的判断不是好坏优劣,而是美感。在计算机的丛书里,很欣赏一个系列就是之美系列:架构之美、测试之美、代码之美……,能否在平凡日常的工作中做出美感,在最低的尘埃都能开出一朵花。牛逼的程序员会觉得代码就像音符一样美妙、日本羽田机场国宝级的清洁女工觉得地面的光亮象舞台镜一样炫美……
关于审美力大家也常用到一个对比词就是将就与讲究,胡适之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寓言叫《差不多先生》,他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买糖时红糖白糖差不多;陕西和山西差不多;当伙计算数十和千差不多,只是多一撇;赶火车误点不明白八点三十和八点三十二分不是差不多吗,为什么不等他;最后得了疾病家里找医生王大夫结果找成了兽医汪大夫,他也说差不多,按医牛的方法给他治了,一命呼呜,临死依旧说到:死人活人差不多,何必太认真。
没有审美力的人不知道美丑,锥子脸和天然去雕饰差不多、地铁上和自家厕所差不多可以随地大小便、乱七八糟的文案和仔细构思精细排版差不多、仿制赝品和精美真品差不多、借别人钱和自己钱差不多、乱七八糟的代码和干净简洁的代码差不多……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也就是说知道什么是美,是因为知道什么是丑,有无相生、长短相形。审美力是一种能力,一种能用心鉴别的能力,有天赋也有修为。
所以审美力背后的一心,或许来得更重要,就是羞耻心。审美力是自己判断的能力,有些人不具备还需要修炼。可是当如果已经被告之是不好的、是丑的、是坏的时,依然毫无羞耻心,一副很正常、一副于我何干的态度,那就要命了。
《礼记》中说:“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知耻近乎勇”。
做不好居然没有羞耻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觉得理所当然,那么大概就是象国足一样的啦,自己不知耻自然被所有人所不耻。
羞耻心是人进化的动力,有羞耻心才能从善入流。一个优秀的人如果对交付工作产生的问题、产生的不好结果、产生的漏洞,产生的影响,必然是充满了羞耻心的,所谓响鼓不用重锤敲,是因为对自己做得不好感觉不好意思,不是对不住别人,而是对不住自己,因为爱惜自己的羽毛。
没有羞耻心的人要不理所当然无所谓,要不怪天怪地怪别人,就是不怪自己,不为自己做得不好而害臊。
当然过犹不及,有些人具备强烈的羞耻心也会有所偏激,可能会太过自责不够洒脱,马克思认为:“耻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但必要的羞耻感才是前进的力量,否则就像差不多先生最后所写到:“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圆通大师,死了和活着、做了和不做,做好和做不好都差不多,无羞无耻,很圆通。
健康的羞耻心,是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唯独爱因斯坦没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回答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并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他举起左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然而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知耻,而后迭代!
掌门 艾老师
2016年10月10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