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世纪用精明来形容上海,那么21世纪用大气来形容上海更合适。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游客,游过了上海,体会就更加深刻。不管你想玩三、五还是十来天,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不用买门票,就能欣赏到既美丽又好玩的景点。寸土寸金,上海人民广场上的上海博物馆就是这样的一个免费的景点。
就地过年不出省,确实让驴友有点难受,但好在上海有很多很多的免费景点可以打发时间。
牛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周末,到达博物馆南大门的入口处,让我吃了一惊,门口已排起长龙,一眼望过去,大约有上百人的样子。如果在疫情发生前,队伍再长也不觉得意外,可疫情以来,这样的盛况已经好久不见了。
“大哥,要排多少时间?”排在我后面的小伙问道。
我回头打量了一下精神又壮实的年轻人,“半个多小时吧。”我脱口而出,又补了一句:“你可以扫一下二维码,先预约好。”
“不是说博物馆免费参观的吗?”
“是免费的,但要实名登记,同时还要查验健康码。”
年轻人手脚麻利,很快就完成了预约。他是个热情、健谈的青年。从聊天中得知,他是来自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打工者。在过去的5年中,单位、出租屋两点一线,就知道上班赚钱,对上海这个城市一无所知,现在想来是多么的可惜。
今年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自小年夜单位组织的旅游,体验到旅游的乐趣开始,一发不可收,几乎每天都走在景区的路上。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感受上海城市的辽阔、宏伟;漫步外滩感受万国建筑的别致、经典,现代建筑的高大、雄伟;游览豫园感受历史的悠久、沉淀,小吃的多样、美味;闲逛南京路感受新时代的摩登、时尚,民族品牌的高端、精美。
有个聊伴,排队的时间也不觉得长,很快轮到我们安检入场了。我今天的目标是四楼的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
高山族彩绘木雕渔船
高山族的彩绘木雕是兰屿岛上雅美人的渔船。船头和船尾高高翘起,线条优美而奇特,船身上的装饰图案先是用雕刻的方法刻出代表不同家族的标志,然后用红、白、黑三色彩绘,工艺非常精细。这些纹饰被渔民赋予了特定含义,祈求出海时得到神的保佑。渔船整体色彩鲜明,做工细致,十分美观。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 拥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无民族文字。
高山族的手工工艺品精致,除了彩绘渔船还有纺织、竹编、雕刻等,其木雕刚劲豪放,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彝族彩绘餐具
彝族的民族手工艺品当中以漆器最为著名,在保留原始古朴风格的同时,大胆借鉴现代风格,成品包括餐具、酒具、茶具等。
彝族彩绘餐具是酒具和食具的组合,由圆腹高足吸酒器的“沙拉博”,高足酒杯的“罢珠”,矮足木盘的“色批”,高足木盘的“梯梯”,盛汤用深腹豆的“库足”,有盖木碗的“库母”,以及5只一组木勺的“义尺”组成,颜色以红、黄、黑三色为主,并绘制装饰图案,绚丽大方,民族风格浓郁。
以彝语为民族语言的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侗族芦笙服
展品是侗族跳芦笙舞时穿的芦笙服,这件芦笙服为侗族男子服饰,上衣无领,绣满游涡状图案,下装用白色羽毛作装饰,整体颜色黄蓝相映。
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以及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农农闲和佳节时分的自娱舞蹈。芦笙舞气氛热烈欢快,曲调繁多,舞姿有“鱼跃”、“斗鸡”、“盘龙”等十多样。
侗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湖北等省份,其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拥有自己民族的语言。
更多精致、美妙,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展品,等着你亲自来欣赏、观看。
顺便提醒一下,如果你以后有机会参观博物馆,千万别忘了租一个语音导览器。背上语音器,佩上耳机,不仅又帅又酷,还特别管用。只要你在面前的文物上扫一下二维码,清晰、磁性的声音,就会不紧不慢的向你作精彩的介绍。使用了语音导览器,完全可以根据你自己的节奏进行参观,更重要的是还不影响别人。可以让彼此沉下心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这世界说大真大,说小还真小。在回家等候地铁的站台上,又一次遇到了博物馆门口排队时认识的小伙子。我盼望在户外的路上,还会有机会遇上这个刚爱上户外的新朋友。我还会偶遇这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