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拉着问,老师什么是爱。好吧,真正的爱只有一种,就是无条件。然后呢?没了啊。大家听了两眼发蒙,这三个字在生活里不能直接用啊,需要把“无条件”降维。读了那么多大师名作,我觉得,从“天地”降维到“人”的层面,说得最好的,是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
如何创造一种助益性的关系?(以下内容从《个人形成论》中转述,有删改,并且加上了我自己的解释,因为还需要进一步降维)
1、到底什么是对他人真实,如何做到值得信赖?
我能否以某种方式,成为在他人看来,诚实可靠,可以信任,始终如一的一个人,过去,我曾经考虑自己是否具备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的外在条件,比如守约、尊重晤谈的保密性,而且在晤谈中只要我行为始终如一,这条件就会被满足。但实际的治疗经验最终揭示这样一个事实:举例来说,如果事实上我对当事人心生厌倦或者满腹怀疑或者正体会到其他一些非接纳性的感受,而我又表现得似乎始终如一地接纳他,那么最终必然会被当事人看作心口不一、难以信赖的人。我认识到要做到值得信赖,并非要求我严格前后一致,而是必须可靠的真实。用“透明”这个术语来描述我所希望的做人方式,就是不管我正在体验的情感和态度是什么,我的意识态度都应和它相匹配,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一条,那么在那一时刻我就是一个统一完整的人,而且我可以深刻地实现真正的自我,我发现这样一种现实会被别人体验为值得信任的。
来看上面这段话,其实是说真实优先于始终如一。从头到尾的虚假笑容并不能赢得真正的信赖,真实才能。我的理解是,觉察到自己当下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并且认识到隐藏它们或者试图矫饰都是徒劳的,并不会赢得对方的信任,因为对方感知得到。人与人的交流实际上很多发生在无形层面,不是根据语言甚至面部表情。所以需要从我们的内在入手去提升自己,扩展接纳的能力和容量,才是根本出路。
2、能否将我真实存在的信息清晰无误地传递给他人?
假如我感到厌烦,而我自己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传达给对方的内容就会包含相互矛盾的信息,我的话传达了一种信息(比如表示出欣赏和肯定),但同时我又用一些微妙的方式传达了我的厌烦(就是前述的无形层面),这就会使对方感到疑惑,并使他对我无法信任。如果因为防御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不能真正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我就会经常陷入这种失败的困境。在我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建立助益性关系的人最基本的知识是:真诚透明是安全的。
换一种说法,那就是如果我能够与我自己形成助益性关系时(即对自己真实),我能够敏锐地觉察并接纳我自己的情感,那么我就十分可能与他人形成助益性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接纳真实的自我,并能够透明地向别人表现这样的自我是我所知道的世上最难的任务,而且是我永远不能全部完成的任务。启示意义在于如果我想要促进与我相关的他人的成长,我自己必须不断成长。
这段话其实是跟前面那一条一脉相承的,首先要觉察自己底层的真实情感和态度,对自己真实,并且敢于真实透明,然后才能清晰无误地传递给他人。对自己接纳,才能真正接纳他人。实际上对自己真实、接纳自己非常难,“世界上最难的任务”,因为经过各种训练和环境塑造,我们很早就学会了因为防御而自我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