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要想篡位,必须建立功业。怎么立功呢?伐蜀。他想大规模伐蜀,可是多数群臣都认为不可,就连一直在关中和姜维抗衡的邓艾都持反对意见,只有司隶校尉钟会赞同。
这个时候的蜀汉是什么情况呢?兵权确实在姜维手中。可是费祎死后,后主刘禅信用宦官黄皓,黄皓弄权排挤姜维。姜维虽有武略,政治经验欠缺,不敢回成都,只得在沓中屯田。
司马昭派人劝服了邓艾,分三路大军,大规模伐蜀:以钟会为主将,领十多万人从斜谷、骆谷南入汉中;邓艾领三万人牵制住姜维的主力;诸葛绪领三万人,切断姜维的退路。
一场伐蜀大戏即将拉开帷幕,邓艾、钟会、姜维、司马昭谁厉害?谁才是最终的胜者?
钟会是很有本事的,而且自幼和司马师、司马昭交好,是二人的心腹。司马师打毌丘俭,司马昭打诸葛诞,其计谋多出自钟会,时人都把他比作西汉谋士张良。
魏延在守汉中的时候,在汉中外面设置了很多据点,敌人来攻,进不了汉中,自然就粮尽退走了。姜维领兵后,撤去据点,坚守汉城、乐城,准备放敌人进入平地,进行歼灭。
钟会进入汉中后,分兵围困汉、乐两城,自己往南攻破了阳安关。阳安关是正面入蜀的第一道关隘,攻破阳安关就直面剑阁了。
姜维知道钟会大军兵发汉中,赶紧摆脱了邓艾和诸葛绪,从沓中奔赴剑阁。邓艾追击姜维,追到了阴平。阴平有条小道可以绕过剑阁,往南从江油、绵竹,直奔成都。
因为地势险要,蜀汉从不设防,但是邓艾的计划提出来,诸葛绪不同意,因为他接到的命令是堵截姜维,没有叫他攻蜀。诸葛绪就领兵去和钟会的主力部队汇合。
钟会想独揽军权,就秘告司马昭,说诸葛绪畏缩不前。朝廷用囚车征回诸葛绪,其部队全部归钟会统辖。钟会汇合兵马继续攻打剑阁,却攻不进去,没办法,就准备退兵了。
这时邓艾偷渡阴平成功,已然打败了守卫绵竹的诸葛瞻,直奔成都而去。邓艾其实是死兵,所谓死兵,就是可以进去,退不回去,也可以说是孤军,所以拼命死战,锐不可当。
如果刘禅能够坚守成都,剑阁由姜维防守,钟会大军根本进不去,邓艾没有外援,蜀军很快就能瓮中捉鳖了。可惜的是,刘禅没那个意识,听从谯周的意见,直接投降了。
姜维先是听到诸葛瞻战死的消息,后又听到邓艾攻打成都的消息,有的说刘禅死守成都,有的说刘禅逃往东吴,还有的说刘禅逃往现在的云南,姜维疑虑不已,就往西南退。
不久,姜维接到刘禅的消息,让他投降魏军。姜维命令士兵放下武器,就带着廖化等人到钟会那里投降了。将士们都十分震怒,气的挥刀砍石。其实姜维也不甘心,但是没办法。
到了这里蜀汉才是真正的灭亡了,还没完,到这里,戏才唱了一半,真正的高手较量开始。
灭蜀能手邓艾率先登场,他非常得意,独断专行,替朝廷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司马昭知道后,派监军卫瓘告诉他,任何命令要有朝廷准许。邓艾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个时候,司马昭就不得不怀疑了。
钟会和卫瓘就趁机说邓艾的坏话,说他有谋反的表现。钟会书法很好,善于模仿别人的字体,就截断了邓艾的奏章和上报的书信,把言辞改的狂悖傲慢,多处居功自夸。
朝廷下昭用囚车押回邓艾。司马昭怕邓艾不从命,命令钟会进入成都,贾充领兵入斜谷。司马昭亲率大军,带着皇帝到达长安。
邓艾明显没有干过钟会。邓艾被擒之后,所有伐蜀大军就归钟会一个人统辖了,这个时候他就开始有反心了。姜维察觉到了,就和他交好,“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帮助他作乱。
钟会想让姜维统领蜀军,兵出斜谷,自己则带着大军,紧随其后,很快就可到达长安。到了长安,骑兵陆行,步兵由渭水进入黄河,五日到达孟津,和骑兵汇合于洛阳,天下可定了。
司马昭能同意吗?当然不同意!就在钟会准备动手的时候,接到了司马昭的一封信,说他为防止邓艾不听话,已然领兵十万驻扎在长安,贾充领兵一万屯驻乐城,我们相见在即了。
司马昭把钟会的造反路,全都堵死了,是偶然吗。当然不是。最初,钟会因为才能,受到司马家的重用,司马昭的夫人就曾向司马昭说过,钟会见利忘义,不能授予重任。
甚至,钟会伐蜀之前,也有人向司马昭进言,说钟会领十多万兵伐蜀,家里孤身一人,没有子弟做人质,不好约束。司马昭当时就了然于胸,表示已有对策。
所以司马昭10万大军驻扎长安,打着防备邓艾的名义,实际上防备的却是钟会。这一番较量下来,钟会完全败在了司马昭的手里。
钟会接到书信,大吃一惊,知道司马昭怀疑他。当时正好郭太后死,就矫太后昭,起兵讨伐司马昭。然而,他却下了一个错误的命令,关起城门想杀死北边的将士,还犹豫不决。
结果事发,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了,这些兵将率先发难,联合起来杀死了姜维和钟会。卫瓘整顿了几天,才安定下来。
邓艾手下知道钟会死了,追上去打破囚车,放邓艾出来。卫瓘认为他和钟会一起陷害邓艾,邓艾出来会对自己不利,于是杀死了邓艾父子。三员大将,姜维、钟会、邓艾身殒。
戏唱完了。谁厉害?邓艾武略最牛,年纪最大,可惜政治白痴,死的稀里糊涂。钟会年纪最小,阴谋最深,可惜败在了司马昭手上。姜维年纪居中,武略不如邓艾,阴谋不如钟会,失败自是理所当然了。
邓艾和钟会过招,谈笑间,一封书信,却让司马昭捡了便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算来算去,还是是司马昭最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