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研讨会》之一:
谈谈关于会议准备的一二事
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 程 露
昨晚李教授在22点22分发给我关于写一写“我们需要怎样的研讨会?”的主题。我从不知道可以如此写一些东西。仔细回想自己在跟着李教授学习的过程。
一、关于“互动”的研修模式
在李教授所组织的会议中,我总会感受到两个字“互动”,也就是“交流”。汇报者与聆听者有更多的思想碰撞,一开始接触到这种形式是在武义县骨干班主任培训中,在台上的我,面对下面的优秀班主任们,有些忐忑,怕自己答不上来,于是我在之前拼命地准备着,反复推敲着自己的观点,思考着自己的论据是否合理。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甚至是重新的架构。在面对老师提问时,也开始不再担心。而作为聆听者,当需要向台上的老师提问时,自己一定会对这位老师所呈现的内容有个大致的解读,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或理解体系,从中发现自己赞成或不赞成,以及有疑问的地方。这样的一个过程究竟促成了我们什么?我一直明白,自己越来越会思考,却不知自己具体的进步在哪里?直至昨天,当我参加市智慧班主任评比的过程中,不再会与其他老师一样写着文稿去整理自己的思路,不再会用逐字逐句的方式准备着自己的答辩时,我觉得我进步了;当我根据自己的回答框架,有条理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阐述和答辩时,我觉得我进步了;当听到评委老师说:“你是我这一天看到的最有自己想法和思想的班主任,你已经超越了一般老师的思维定势”时,我觉得我进步了。我喜欢这样的自己,我喜欢将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自己的解读来表达。于是,我现在总会高度集中的参与每个会议,期待思维的碰撞,更期待听到不一样的声音,甚至对于自己观点的批判。
二、关于撰写参会论文的“被拒”
然而,总有许多人认为你不可能失败,或许这几年的顺风顺水,也带给了我一些压力,我总力求自己要做好,尽己所能地做到最好。于是当李教授2018年4月15日晚23点在研修群里发布《全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发展”第五次现场研讨会》的通知时,我马上认真看了“研讨会主题”,是关于“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具体包括了: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研究;学生工作(班级建设)与相关学科综合融通的案例研究;学生项目学习研究;互联网+学生综合活动研究;生态型班级、校园建设研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研究;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综合融通中的教师素养研究;促进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综合融通的学校领导保障研究……仔细看来,自己并没有相关的论文,但自己又想写点什么?
4月29日早上,李教授向我发来了“欢迎投稿”的信息,并提醒我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这个领域来写,于是便在5月2日开始尝试撰写,我想结合学科教学来提升学生素养这个角度来写,在经历了四天的不断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的“折磨”后,一篇《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混合式教学何以有效》形成了,我第一时间发给了常州的顾校长,这一位在我看来是女神级的校长,有非常专业且独到的见解,她百忙中抽空看了我的文稿,第一时间回复了我:总体而言,提出了论点与描述有些牵强,可以融合地更好的建议。
是的,我在想:自己真的有些迁强地将这些东西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篇文稿,于是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再次修改,在5月8日晚发给了筹备组的老师,我自认为一定没有问题,觉得主题一定新鲜,自己的视野是独特的。
5月22日晚看到李教授发出的论文并没有自己的,我开始有着疑惑,于是主动询问了“是否有收到我的论文”,结果是“没有”。教授让我再发给他,当我发给他时,他马上的回复是“您研究过我们的会议通知吗?我浏览了一下,似乎与我们的主题关系不大?”我有些懵,自己觉得是体现了学科与学生发展这一视角,却不是。教授给出的解释是:“这篇论文是挺好的,您继续修改,可以投稿给相关杂志的。这次会议是研究班主任角色与学科教师角色的融通问题等等,也是一个“跨界”的思维,研究的内容您研究一下会议通知这也有助于参与会议综述的撰写。”此时,我为自己的愚笨羞愧不已,自己简单只看了“研讨主题”,并没有真正解读会议宗旨。但李教授却依然给出了鼓励,我觉得自己犯了最低级的错误——牛头不对马嘴。这不是我应该犯的,然而我又庆幸自己犯了这样的错误,因为我开始反复看着会议的邀请函:
“为更好地推进班级建设研究,提升综合活动的研究质量,在深圳、常州、淮安、宁波等地举行的四次共生体会议基础上,结合‘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这一研究主题,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学生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研究院班主任研修中心、江苏省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会、江苏省常州武进区教育局、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于2018年6月4日—6月5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召开‘新基础教育’共生体学校‘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综合融通’专题研讨会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发展’第五次全国现场研讨会,交流相关研究经验,研讨相关研究主题。”
“班级建设研究”,“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发展”这关键的短语出现了。但终究我还是没有觉得自己论文真的是不沾边的,我想我将抱着一看究竟的心态参与到会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