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到杰时, 已是二十七年后。
没想到会在北京。
更没有想到童颜已变白首。
我们是儿时的伙伴和朋友,共同在铁路沿线一个偏远的西北小镇、一片贫瘠的盐碱土地上长大。按北京的说法,我们是发小。
最后一次见面是1989年,那时他已参加工作,在我们的母校当了英语老师,而我还是大三的学生。
1990年我家搬了家,再后来,我也参加了工作,离开了铁路。我们各自忙碌,成家,生娃,奋斗,考研,留京,闯荡……
一晃几十年过去,我们即将步入老年,这期间竟然再没见过面。
上个月我被一篇才华横溢的故乡回忆文章打动,没想到是儿时的同学写的,深深被触动,我也胡乱写了几篇回忆故乡的文章,同学们在朋友圈中传看,他通过这些文章联系到我。
也许是缘分,他今年因工作调整,也到了北京。
几次约着见面,不是我忙就是他忙,约好又错过,反倒更加想念。也许真是老了,怀旧了,过去的那些事清晰在眼前。
不行,无论如何都要见。
那是一个周末下午,北京的春天,天蓝着,风吹着,花开着,我还在加班,晚上他从城里赶过来到我这里会面。
电话联系几次,说已上地铁,约好地铁口见。撂下电话,我立刻放下手中活关了电脑,开车直奔地铁口。站在风里等,人一波一波的出,还没见到他的人。
难道三十年不见面,我没认出他,错过啦?
应该不会,我脑子里已浮现出他那张乐呵呵的娃娃脸,想着我俩同桌上课,一起学习,一起玩的情形……
眼巴巴的盯着地铁出站口,看看表,应该到了。
电动扶梯升起来了,露出来一个人的脑袋,白发,微胖,像他,但,是他吗?是儿时被我们喊作“小孩儿”的那个小伙伴吗?
我迎了上去,带着些许迟疑,我喊出了他的名字。
他也认出了我,两个人的手拉在一起,我看着他,他看着我,相互仔细端详着,我透过时光隧道仿佛又看到儿时的他,没错,是他!
我们两个人笑着,说着……说着,又笑着,眼中似乎有了泪滴。
我俩急切地说着话……
我说咱们找个地方吃饭慢慢聊。他说刚从大学同学的聚会处过来,吃的饱饱的,找个安静的地方喝茶聊天。
我说这里有一家西北菜馆,全是家乡风味,是家非常火爆的店,不行咱去那里。
好,就这么办!
这个地方果然火,没有包间。我俩看门口附近一排座位没人,就坐那里,又是笑又是照相,彼此兴奋的像个孩子,好像又回到儿时我俩的状况,路过的人来来往往,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仿佛看见两个神经病。
“服务员,点菜”,我俩大声喊。
‘’点菜?这里不能点菜,你们坐的地方是等位区,要吃饭进里面。‘’服务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