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家辛弃疾一千多年前在抵抗金人的前线,面对国破山河,保家无门的境况,吟出了一首不朽名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本文标题就是引用该词的最后一句,诗词的最后一句按照惯例都是表达作者所思所想和最终观点的。辛弃疾表达的意思当然也很明确:曹操刘备是那个时代的英雄,而孙权虽然辈分比他们低,但不遑多让,也是一时帝王。
三国时代风云季变,枭雄,大贤,勇将谋士乃至说客都是层出不穷。后世的人们也给予了他们中大部分人很高的评价。曹操身兼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数职,刘备成为了隐忍一时大器晚成的代表,其余关羽张飞张辽周瑜也都有极高评价。唯独孙吴集团的第三代领导人物孙权受到了不少非议,说他一生只在坐享父兄的成果,毫无进取之心,甚至到了现代,还获得了孙十万,渣权等等称呼。
客观的说,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正史中,孙权在战场上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比较令人熟知的就是北征合肥,面对的并不是曹操而是张辽,赤壁曹兵新败,孙吴可以说是占了天时人和,结果大败而归,还折损了大将太史慈。纵观一生,孙权在军事上也基本处于被动防守,等人进攻,以至于江东鼠辈的称呼也被关羽叫了出来。
但是,将孙权作为一个帝王级别的人来看,他毫无疑问是合格并且优秀的:
1,巩固孙吴政权:孙策在收取江东六郡以后不久就去世,吴国的政权根本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稳固,周瑜是与孙策一起打天下的股肱之臣,他对孙权的态度可以说至关重要,张昭张纮是吴地士人的核心人物,取得不了他们的支持稳固吴国也是无从谈起,但就是这样势单力薄孤家寡人的情况,孙权凭借其个人魅力成功的收获了这两派核心的忠诚。英姿勃发这四个字用在当时只有十八岁的他身上也可以说是毫不过分了。
2,知人之明:作为一个统治阶级,重要的不是带兵打胜仗,而是认命可以打胜仗的人,孙权在这一点上完全不比有识人善用之名的曹操逊色。周瑜推荐鲁肃,孙权与他一番谈话后即委以重任;荆州战役中放权于吕蒙,最终击败关羽,夺取荆州;夷陵一役,大胆启用年轻的陆逊,后者打败了一世枭雄刘备,取得了关系国运的一次胜利。可以说,这些用人实例,让孙权的帝王之姿展露无遗。
三足鼎立,任何一足实力跟不上都将使这方大鼎倾覆,孙权作为守江山的一方,十八岁接过重任,在位52年,与两位可以做他父辈的曹刘抗衡一生。吴国也成为三国中存活最久的政权。孙权,完全当得起辛弃疾的这句豪气冲天的赞语: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