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心理学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脑)
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如猴子)
思维出现:人类(意识、思维,人类特有)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实验室;冯特是科学心理学之父。
基础心理学: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历史:
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和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
早期隶属哲学,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的人的血液有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盖伦最先提到的“气质”的概念。人格包括气质(无好坏之分)和性格(有好坏)
(一)五大主要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主张:内省实验方法,分析意识内容,找出意识的各组成部分,由什么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杜伟、安吉尔、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连续的整体,重视实际应用。
3、行为主义:华生(小阿尔伯特实验)
主张:抛开意识,径直研究行为。刺激—反应(S-R)论,环境决定论。
4、格式塔:韦特海默、科勒、科夫卡
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主张:人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并以潜意识形式支配人行为。意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二)当代心理学研究
1、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重视人自身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加工过程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3、生理心理学: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三阶段
1、哲学思辨期(启蒙期)19世纪上半叶
关于人性的争论
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在观察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描述分析。
催生作用的学术思潮之一:英国本能主义(麦独孤)
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始于20世纪20年代
社会心理学诞生标志(1908年):
1、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
2、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 B=F(P,E)
实验心理学奠基人:FH奥尔波特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1、社会学习论(班杜拉)
观察学习(班杜拉波波实验)
2、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和产出关系视角研究社会行为。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和非物质的交换”
3、符号互动论(詹姆士、米德)
符号:带有一定意义的,语言、行为、姿势、首饰、文字等。最早使用符号互动的是布鲁默。
4、精神分析论
早期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无意识是人格机构最底层的无意识。
新精神分析论(霍尼、弗洛姆、埃里克森):霍尼“文化因素”论;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
詹姆士:关于自我概念:主我与客我;
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归因原则(协变原则):
凯利三维理论—特异性、一致性、共同性(特高情景;一高主体;三高客体)
态度ABC模型
A(affection):情感成分—核心 ABC 不协调时情感A占主导
B(behavioral tendency) :行为倾向
C(cognition):认知成分
态度转变模型(霍夫兰德4要素):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目标)——情景(背景)
沟通过程7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
态度转变理论(海德平衡理论):P(个体)—O(他人)—X(另一个对象)模型
人际关系三维理论(舒茨FIRO):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支配、情感
塔尔德“模仿律”:下降律、几何级数律、先内后外律
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亲密、激情、承诺
阿德勒提出的出生顺序影响人格:
头生孩子—易成“问题儿童、神经症、犯罪”
中间出生的孩子—更可能获得成就
最小的孩子—容易被父母纵容、被过分保护
常见的8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把错误归于他人)、转移(猫踢效应)、退行、合理化、反向形成、升华
霍尼人格结构: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
现实自我(此时此刻)、真实自我(自我实现中心,内在力量)、理想自我(贬义的,个体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人格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人格海洋ocean)科斯塔(costa)和麦克雷(mcirae)
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性(C)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到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动因:
1、遗传因素论(高尔顿)
2、环境因素论(华生)
3、遗传与环境二因素论
4、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5、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论(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关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到的几个问题:
a.最近发展区
b.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c.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皮亚杰:
1、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外动力作用的结果)
2、心理起源于动作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VS: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以心理危机作为划分标准)
婴儿前期(0-1.5):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1.5-3):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
幼儿期(3-6):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
童年期(6-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12-18):防止角色混乱、形成角色统一。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25-65):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65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智慧、贤明品质
4、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理论(含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
前道德阶段(只依据行为结果)
他律道德阶段(受自身外价值标准支配,依据行为结果,不考虑动机)
自律道德阶段(受自主价值标准支配,规则有相对性可改变、依据行为结果和动机意图)
VS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开放式的两难故事)
前社会习俗水平阶段(10岁前道德水平):惩罚和服从取向—功能取向
社会习俗水平阶段(少年期道德水平):“好孩子”取向—“好公民”取向
后社会习俗水平阶段(青年期道德水平):社会契约型取向—普遍道德原则取向
巴斯按活动性划分婴儿气质类型: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
托马斯和切斯把婴儿分三种类型: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安斯沃斯婴儿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焦虑)型
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出生到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少年期(青春发育期)
自我意识第一次飞跃:2岁左右
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少年期
第一逆反期:3-4岁
第二逆反期:少年期(青春期)
一周岁:出现主我
两周岁:出现客我
1.5-2.5: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基本掌握母语语法规则,基本掌握母语全部发音
3-4岁:词汇发展速度最快时期 3岁:1000词 6岁:3000词 7岁:4000词
8、9-10岁:掌握面积和重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