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 二百七十一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语音整理
本章从内容上来看并不难理解,是孔子称赞弟子闵子骞孝顺父母。
闵子骞是古代有名的大孝子,《二十四孝》中的《鞭打芦花》(又称《单衣顺母》),就是根据他的孝行改编成戏曲而广为传颂。闵子骞的生母早亡,父亲又给他娶了继母。这个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某年冬天,继母给自己的孩子用棉花做棉袄,而给闵子骞用的是芦花。春秋时期中国是没有棉花的,戏曲是后人加工的,这里和史实稍有不符。他的父亲无意中得知此事,决定要休妻,结果被闵子骞拦住。闵子骞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意思就是说,母亲在,只是我一个人受点寒,而母亲走了以后,三个孩子都没有人照顾,那就更可怜了。
文本中“孝哉闵子骞”,我们可以理解为闵子骞的事迹流传出去以后,大家都称赞他的孝道。“其父母昆弟之言”,就是他的父母和他的兄弟们也跟别人说,闵子骞真是孝顺,而孔子对这种说法给予了肯定。“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也就是说,没有人对闵子骞是一个孝子的说法表示怀疑。
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是孔子杰出弟子之一,在《论语》里前后总共有5章提到过他。其中在《先进篇》的第13章称他为“闵子”,这是孔门弟子中少数在《论语》里被称为子的。说明他也曾经设帐收徒,这一章应该是闵子的门徒所记,后来被收录在《论语》之中。
为什么说是闵子门徒所记呢?因为在这里,前面虽然有“子曰”二字,但是对闵子骞并没有直呼其名,而是称其字“子骞”。如果是孔子的原话,孔子对于自己的弟子应该是称名不称字。按照周人的礼俗和孔子的习惯,本章的第一句孔子应该说“孝哉损”,或者说“孝哉闵损”,而不是“孝哉闵子骞”。当然也有人解释为另外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孔子特意在这里对闵子骞称字而不称名,是为了强调闵子骞的孝行被大家所称道,连老师对他都十分尊重。
在《春秋》里,只要这个人达到一定的官职和爵位,一般也都是称字而不称名。但是在现代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特例,就是我们伟大的开国领袖,姓毛,名泽东,字润之,我们叫他毛泽东,是直呼其名的。相反,我们对于另外一个大人物,就是他的老对头,他姓蒋,名中正,字介石,却叫他蒋介石,很少有人称他蒋中正。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毛泽东故意表达了与旧制度彻底决裂的态度。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我看到的《论语》,有一些版本把“不间于”写作“不闲于”。“间”与“闲”字形有点类似。有可能是错误的写法,但是解释起来也有它的一定道理。
从字形上来看,“间”的繁体门里一个日,而“闲”的繁体是门里一个月。字形非常类似,误刻的可能很大。但也有人说这个“闲”,有背后不说人的不是,违背之类的意思。
如果是“闲”的话,这一章的意思整体上变化不大,稍微有一点区别。也就是说闵子骞的孝顺得到了父母兄弟的认可,人们即使在背后议论,对他也没有非议批评的意思。有一个成语“闲言碎语”,我觉得“闲言”和“碎语”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是一个联合词组,是对别人指指点点,背后议论的意思。
总之,就是提醒大家“闲”字有这两种说法,大家选择一种认为正确的去理解都可以了。
孙中兴详解
这章是接着上章提到颜渊之后,再提德行门第二的闵子骞的孝行。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个孝子啊!他对于父母的孝顺和对于兄弟的友恭,都让人异口同声称赞。”
“间”是“非”。“昆”是“兄”,皇侃说:“谓兄为昆,昆,明也,尊而言之。”
其实闵子骞孝行的记载,在《论语》中只有这句,但没提实例佐证,其实不如他在政事方面的德行来得有名。许多先秦古籍对于他的孝行以外的故事反而着墨更多(《韩诗外传·卷二》《孔子家语·执辔》),就算是《论衡·知实》提到了本章,但是也没说出背景故事,反而转向讨论舜的孝行。
真正让闵子骞的孝行广为人知,要归功于从明朝开始在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排名第三的“闵子骞单(或作‘芦’)衣顺母”。这个故事在《说苑·佚文》中有记载:闵子骞有兄弟两个人,母亲过世后,父亲续弦,又生了两个小孩。这个典型的后母就虐待闵子骞兄弟二人,冬天只给他们穿上单薄的衣服,对自己亲生的小孩就给厚温的衣服。父亲发现这样的情形,十分生气,想要休掉这样的妻子。结果闵子骞替后母说情:“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说苑·佚文》)就这样解决了家庭危机。这个故事大概就是表扬他的孝友行为。《二十四孝》的文字也差不多:“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父察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勉风霜。’”
毓老师曾经提倡过“孝友家庭”,希望家庭之间的夫妇、亲子和手足之间关系和乐。他也引用过《孝经·开宗明义》的“夫孝,德之本也”来强调“孝友家庭”的重要性。
很可惜,《论语》对家庭伦理的着墨太少,而且又太偏:对夫妇关系没什么详细的引导,对亲子关系又强调下对上的孝而忽略上对下的慈,手足关系也没多给论述。所以不借重当今的社会科学或心理学知识补充,恐怕于事无补,容易流于空洞的口号,而无法在当代人心中和社会中植根。
颜渊的德行不以孝著称,闵子骞的德行则以孝著称,可见德行所涵盖的范围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