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马驴很多天都是在番茄工作法的帮助下进行工作的。不过也走了不少弯路,所以将近期的体会在这里进行分享。
文章开始,用一段进行扫盲:什么叫番茄工作法。简单来说就是25分钟一个番茄钟,工作25分钟后,休息5分钟,然后继续。连续4个番茄后,允许15分钟长休息。在25分钟内,不可中断(包括玩手机、上网等),否则番茄数不计入。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番茄工作法有助于时间统计。我最近一直在考虑时间统计,而经典的柳比歇夫法实在是太不适合我了,每件事儿切换都记录,我可没指望做到那种程度,而且按我目前的时间管理能力来说,精确到那种程度意义也不一定很大(这叫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的精确度就是在5分钟数量级的,而且要有个非常简单易于统计的方法,后来发现番茄工作法挺合适。到了日回顾的时候,看一下番茄数量,就基本上知道今天工作了多少时间(可以近似一个番茄半小时,因为5分钟的休息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嘛)。
番茄工作法的休息间隔非常重要。这间隔的5分钟,可以用来抓紧时间上WC、喝水喝咖啡、看手机聊QQ回邮件法微博、在天天酷跑登陆一下签个到什么的。以前经常是忽视这个休息时间,到了休息时间就直接关闭计时,却发现这会导致下一个番茄的质量不够高。这就是最基本的“劳逸结合”了。规定好休息间隔,加以充分利用,这样非常有助于在25分钟内不干多余的事儿。你想啊,工作中即使有新消息提醒,也先暂且放着,反正用不了几分钟就有机会看了,延后时间也就是十几分钟而已,基本不会误事,工作时心里也不着急。
休闲娱乐更需要加入番茄工作法中。因为!休闲娱乐很容易超时,规定只能玩一个番茄钟的时间的话,就不会耽误太多时间,既能调节心情,又不会让时间失控。我从来不反对休闲,只要休闲是可控的,就是有益处的。
番茄不能孤零零存在,必须与任务列表互补。有指导意义的番茄工作法,需要结合当天的任务清单进行工作。因为,很久以前其实我就尝试过番茄工作法,但水平太低,没有规定番茄的内容,只是规定“25分钟不分心”,结果用了好一阵子也没什么效果。这就是需要番茄有目的。而,马驴我以前的大量日志已经讨论了很多关于任务分解、项目管理和任务清单之类的事情,单纯的任务列表也有个不好的效果,就是让人“只注重完成任务的数量”,今天完成了10个任务真爽,完成了2个任务真糟糕,但是,那些任务到底多重要多耗时间?看不出来。而且任务清单有让人只看重任务数量的倾向。所以!结合番茄与任务清单,就像是给任务加入了权重,同时为番茄加入了方向,目前感觉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简单来说,通过每日项目分解和任务清单,知道今天的工作内容。然后,预估工作时间,为每一项工作分配可能的番茄数。再执行,就会好很多了。
番茄的种类很重要。以前我感觉效率和时间管理的知识有价值,我就用大量的时间去看。结果正事儿(搞学术)做得就不够多了。等到我用很多时间去搞学术的时候,社交又荒废了。这就是比例不正确。现在我尝试每天分配S个番茄给科研,A个番茄给基础知识学习,B个番茄给综合素质,C个番茄给社交活动,W个给被动工作,总计16个,而且每天还能保证1个以外还有半小时跑步(因为已成习惯,所以不计入番茄数)。这样,每天我的能力就非常清楚了,也知道帮别人承担事情顶多做多少,不会太累也不会心烦咯。
好了,写作本文的时间到了一个番茄钟啦,收工!以后有新的体会,还会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