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学习古诗文的时候,总结中心思想的时候,通常都写些什么吗!?“诗人描绘了……,身处在……环境之中,将……比作……,寄予了……思想,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突然发现,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怀才不遇的竟不占少数!从小到大不知道写过多少遍“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这些诗人,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但是其中也不乏名扬四海的大家!比如,李太白、杜工部、东坡居士。
这些人,虽属名门望族,也曾凤城春色,腾达一时。但也都落得个,左迁谪贬,终老异乡!是我不禁怀疑起“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的真伪!
其实,他们也算是放过光辉的金子了,虽在当时不得重用,但也起码流芳百世,彪炳千古了!俗点讲,在过去和现在,他们这一批诗人也算是有这么一号的人物!
在我看来,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有那么一点点消极(当然也些时候也是某些后世的歪曲)。诚然,怀才不遇纵然苦闷,但是,我想,既然你“不遇”,那还是说明在某些方面没有达到当时社会的认同和要求!大部分诗人放荡不羁和多愁善感的性格,也是阻碍他们“遇”的最大屏障!所以,失落之后的他们,或醉生梦死、或谩骂朝廷……
其实,如果当时的社会确实是畸形的,那么怀才不遇的那些人,根本用不着苦恼。既然,你认为这是一汪浑水,那有何苦为做不了“臭鱼”而扼腕叹息呢!
我还是喜欢“种豆南山下”的五柳先生和“锄作田”的唐寅,乐观豁达。一样的怀才,一样的不遇,却是不一样的心境。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多少纪念一下吧!我想我以后再也不会写“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这种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