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在10月12日开启了以“乡情”为主题的新一轮征文活动,为期一个月。
我作为一个刚刚从海外归来,却因为疫情而直接被隔离在异地的游子,对“乡情”这两个字透露出来的情感感受得尤为真切。
以前在镇上初中时,第一次住校,想家。那时的乡情是一幢破旧的红瓦房,夜里辗转难眠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房子里昏黄的灯光、灯光下杂乱而又熟悉的物什以及给这座房子注入生命和意义的两个人。
上了高中,离开熟悉的城镇,来到更繁华更陌生的市区,那时的乡情不在局限于一座房子,它变成了一个村子,或者范围更大一点,是镌刻了我懵懂岁月中成长痕迹的城镇。
大学,我换了城市。记得母亲第一次送我去上大学时,非得要在家里抓把土带着,问她理由,她说:“去了外地,要是水土不服,发烧拉肚子,就在水里拌点土喝下去,管用。”我笑母亲迷信,但还是带了一小包家里的土。因为我知道,那时我的乡情是那片养育了我18年的土地。
我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大学毕业,我拿着三方协议和录用通知书,直接坐着飞机飞到了国外。母亲劝过,父亲劝过,但还是没能阻挡住我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我对外面的世界抱有无比的好奇心与窥探欲。
到了国外,我用一年的时间说溜了语言,交了很多朋友,业余爱好广泛,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但很多时候,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游子的身份,这里绝不是我最终的归宿,那时候我的乡情是我亲爱的祖国。
我记忆中有很多触动到我的场景,时而伤感,时而自豪。比如有一年过年,年三十正好是周五。下了班,约了几个朋友去吃年夜饭。找的餐厅是一家中国人开的中华料理店,老板热情洋溢,一听我们都说中文,啥也没说,先给我们一人送了一小盘饺子。老板说,中国人过年要吃饺子,饺子代表团圆。临别,老板还堵在门口一人发了我们一个小红包,尽管里面只有几张一块钱的中国纸币,但是我们还是深受感动。那时候我才真切的感受到,中国人都过春节,不管你在哪里。
还有一件小事让我记忆颇深。有一次跟几个外国人一起出差,车上的车载电视里放着中国建国70周年时的国庆大阅兵相关的报道,听着那熟悉的旋律,听着旁边的外国人夸赞中国的强大,我顿时热泪盈眶。我想正是因为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海外拼搏的游子们才能无所畏惧地昂首挺胸。
如今,我辞掉了海外的工作,又一次回到了阔别四年的祖国怀抱。尽管还在隔离,但我踏在脚下的是祖国的大地,呼吸着的是祖国的空气,透过窗户看见的是家乡的明月,我感到亲切而又安心。
等隔离结束,我将一刻不停歇地奔向那个我一切开始的地方。那里有红瓦房,有两个盼着游子归家的老人,那里留存着我的根,那里是我乡情的源头,也是我所有情感中最浓郁,也最难分难解的地方。
我想不只是我,不管你多大,不管你在哪,每个人心里都有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与依恋。九洲芳文抱着公益性的目的,以挖掘人类真挚情感的方式来组织了这次征文活动,如果你对你的家乡有什么想说的话,有什么想分享的动人故事,或者有什么想安利的美丽风景,拿起笔来写下,让你流淌着情感的文字感动更多痴情人。
详情请看九洲芳文“乡情”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