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每年都举行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是必须经历的,因为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必须多锻炼,多展示。记得有一次,我选择了《三个和尚》这节课,当时的想法是:这节课故事性强,学生熟悉故事情节,自然会更容易的理解乐曲内容,从而更好的表现乐曲。可是刚开始备课就发现了问题,原来《三个和尚》这首乐曲的时长有十九分钟多,如此长的乐曲如何能够在四十分钟的一节课上完成呢?这简直是一大难题。我找到教研组长说明了自己遇到的问题。组长看了一下教材,思考后说:“课的内容是固定的,但形式可以多样化,这首乐曲很长,那就不能按照一般乐曲的欣赏套路去设计了,自己思考下有没有折中的办法,然后我们再一起修改。”两天后,我的教学设计出炉,得到了组长的肯定和鼓励,并进行了试课。现在理解组长当时的话是多么的智慧!她没有立刻给我一个解决的确切方法,却把足够的思考空间留给了我。
首先,我大胆的将这首十九分钟长的乐曲,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截成几个版块;然后将乐曲主题的反复部分全部删掉,每个主题音乐只留一遍,这样下来,三个和尚的主题在不同音色的对比下更加鲜明,时间上也减少了一小半。其次,在教学程序设置上,我也改变传统欣赏课上首先“完整聆听,初步感受”的套路。上课伊始,我就直接拿出了全曲出现次数最多的“和尚主题”让学生先听为快,学生很快熟识了这一主题,并在故事情节的知识储备下快速理解了乐曲,且表现出很高的兴致,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又适时调整了学生表现乐曲环节的顺序,没有等到全曲欣赏和理解完毕再表演,而是在每个段落理解之后就让学生进行表演,分出了层次,于是表现小和尚、瘦和尚、胖和尚的三段主题音乐的欣赏目标就在孩子们的开心表现中完成了。依稀记得,正式上课那天,三个“和尚”坐在课堂中间挑水抬水的滑稽的神态,我忍俊不禁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