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千字#
一年前写过一篇评论,呼吁不要熬夜,观点老生常谈,未能发表,只能代表自己的一些态度。
然而接下来一年频频被打脸,购买的咖啡和台灯,专为熬夜而备。
01
大一能熬,一般是赶作业或者赶稿子。汉语言专业的作业动辄就是一篇数千字文章,遇上拖延症,总得到最后一天匆匆写完。
加了校媒组织,第一次写稿就是人物通讯,晚上7点采访,晚上11点交稿,让人真切感受到记者的紧迫性。熬夜写稿,改稿,这是从事媒体相关工作的人的常态。尽管只是校园媒体,但这个特点一样存在。
大一熬的心甘情愿,年轻人嘛,有激情。
02
身兼数职的毛病就是很多事情会挤在同一个时间段,就是突然会发现,这个组织也有事,那个组织也有事。忙起来的时候,感觉自己整个世界都昏暗了。
大一时空间里一条说说转的很火,大意是“高三忙的井然有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大学忙的兵荒马乱,内心迷茫。”
事最多的时候,脑子里一团乱麻,遍野哀嚎。下载了一个待办事项应用,一项项列下来,列完后两眼一黑,心生绝望。
于是只能熬夜,必须熬夜。起初几次还能熬,后来有一次,只觉得大脑麻木,脊椎难受,肝脏抽抽的疼,口干舌燥,忍不住干呕。然后就意识到,熬不动了。
03
后来就告诉自己,尽量不要熬夜。嗯,只有肝稿子的时候才会忘记这个flag。
第一次独立策划一个新闻选题,提前一周开始准备,活动前后那几天,连着熬了几天,资料看了又看,两篇稿子不断修改。稿子发出去那天,开心的发了条说说,又特地和老妈“报喜”。然后身体难受了很久,心有余悸,却只有自己知道,不愿“报忧”。自那以后,隐隐对跑新闻有了一丝恐惧。
后来就几乎没因为写稿熬过夜,总是提前准备好,早早写完稿子。能做到这样,一方面是自己有了一些经验,另一方面部门压力给的也不大。
04
事多的时候,熬不熬夜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当然,也可以选择通宵。
迎新那天“野心勃勃”,早早出寝室,忙了一天,拍了一天,采了一天。最初的想法是整理出一篇街采文案,弄完一篇组图稿件,如果可以,再写出一篇文字稿来。
整理材料,整理思路,动笔,修改。等忙完前两个,已经是凌晨五点。“干脆,通宵吧。”于是继续折腾着完善几篇稿子,一篇发给了组织A,被写错了名字,组织B的稿子搁置在电脑里,拖着没投,后来也不了了之。
天一亮,难得的去吃了早餐,然后继续去组织C“搬砖”,如同一个傀儡。后来回想,竟发现自己连一杯咖啡都没喝过,真牛逼。
05
昨天晚上十一点多,那时刚写完英语作文,大致写了个部门例会提纲。泡了一杯咖啡,给台灯插上电,打算把拖了几天的一篇稿子写了,零点刚出头的时候写完,比想象中要快。
这个时间点睡觉刚刚好,于是关上电脑审稿界面,关掉手机上的简书。
尽管才喝了咖啡,但睡意很快就来了。
世界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