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究竟是不一样的。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表现在你的言谈举止间。
和同事聊天,谈及某位领导。同事说,传言,这位领导每天工作这么忙,还抽出时间坚持每天都要读完一本书,以此提升自己。
每天读完一本?假如真的能够做到的话,那真不是一般人了。
当然,同事所说的这位领导也确实不是一般人。多年来,他老人家满腹经伦、手掌乾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原来确实是肚中有料啊!
一位位高权重之人,按说难有空闲,居然能够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并保持多年不变,其毅力和精神着实令人佩服。
想想没有那么多繁忙公务的我们,也通常做不到吧。
早年间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茅盾先生最喜读《红楼梦》,朋友到他家做客,为了考他一考,从书中随便翻出一段来,给他起个头,他便能接续背诵下去。朋友不信,又找出另外几段,他仍然倒背如流。朋友不得不佩服。
想想除了脑子好用之外,这究竟是下了多大的功夫啊!
上初中时,教我语文课的刘老师是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尽管他还青涩得像个大姑娘,但他讲课水平却一点儿不差,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挥洒自如,我们这些学生都爱上他的课。
那时的中学条件还很差,单身老师都住学校的平房宿舍。印象中的他常常坐在宿舍外的小板凳上,手捧一本书看得十分投入。我们放学时,从他身边匆匆走过,看到他拿着笔在书上划着什么。
这大概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吧。
据其他老师说,这位刘老师就是能够几天读完一本书的人。
我向来对读书人充满了敬意。晚自习时,他背着手,踱着步从我身旁经过,我闻到他身上有一种新书的味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书倦气”吧。
后来,刘老师调至市委机关。据说,当年领导就是看中了他读书多,知识渊博,系有用之才。
如今的刘老师早已成了某部门的领导,从微信朋友圈中看得出,多年来他仍保持着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最喜爱的就是“小人书”了。能找到一本图文并茂的小连环画,是我们这些农村“野孩子”极大的享受了。邻居家有二十余本各式各样的小人书,那就算得上藏书丰富的书香门第了。
依稀记得小时候自己也曾有过几本小人书,其中有一本叫《黄天荡》,其中有梁红玉擂鼓退金兵一段,虽过去多年,我却清楚地记得书中描给的那种撼天动地的厮杀场景以及夹杂其中凛冽沉重的悲壮。后来,还买过一本《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大约是讲述一位地下工作者的故事,具体内容已遗忘殆尽。但童年的小人书,却唤起了自己读书的乐趣。
想想,没有小人书的童年,该是多么无聊无趣啊。
后来,一路上学,读书就成了摆弄那些教科书了。那些所谓的闲书,是很少再有时间接触了。同学家订了些诸如《知音》《读者》之类的杂志,倒成了我去他家去玩儿的主要动力了。
工作了,案牍劳形,读书这件事,也被繁杂的工作挤占到一边,即便闲暇,也往往是呼朋引伴而去,被觥筹交错弄得晕头转向,哪里还有时间心情去静下来好好读书?多年过去,回头想想,竟有大好的时光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而在指尖悄悄溜走,真是莫大的遗憾。
幸好,觉悟还不算太晚,便决心珍惜时光,好好读书一番。
恰逢初冬雨夜,围炉夜读《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段,读得恣意盎然。眼睛累了,推门出去透个空气。哦,今晚居然也是彤云密布,朔风紧起,一场大雪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