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读完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系列的《山居笔记》一书,不得不说,大师就是大师,和网络作家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文笔,结构,排版都有着大师的风范。
我说这话不是奉承,我也用不着,人家哪有时间理会我啊,对不对?
《文化苦旅》的最后一篇为<历史的暗角>,我实在是没想到如此力透纸背的书会以小人为结尾,或许在余先生看来,小人问题是中华文化不可忽略的问题吧。
本篇中主要讲述了小人的几个特点:
①小人见不得美好。
②小人见不得权力。
③小人不怕麻烦。
④小人办事效率高。
⑤小人不会放过被伤害者。
⑥小人需要博取同情。
⑦小人必须用谣言制造气氛。
⑧小人最终控制不了局势。
这八条特征一列,一个活生生的小人形象就出现在我眼前了,也难怪,即便是在作为文明社会的今天,小人依旧活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让人恨之深但却无可奈何。
可是,小人终究是小人,他不可能有大的作为。很多人以此来宽慰自己,中国有句老话,“忍不起还躲不起吗”,这真是对面对小人时大众心态最好的诠释了。
在书中还提到了余秋雨老师在自身面对小人时的一些想法,看后我深有同感。书中提到“对恶意相向的文章,做个比喻,这是包装粗粝的无价馈赠,你至多只能说‘恶词’而不是‘恶意’”。简单来说,余先生面对小人时,常选择宽慰对方,理解对方,而在于自己,常选择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
结合全书,我认为,面对小人不去理睬有以下几点原因:
面对小人的诋毁采取反击,驳斥,反倒会抬高小人的社会地位。仔细想想,那些想要冲自己泼脏水的人不就是那些无名之辈吗,整天徘徊于社会的底层,不努力工作反而靠诽谤和诋毁别人来获得快感。对这种人如果选择还击那不就等于承认他们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了吗。况且,面对小人的恶言如果表现出气愤或是焦急,很不幸,这正中小人的目的。由此可见,面对小人采取激进的态度,不可取。
我们是不是有资格来浪费公众的资源为自己正名。说到底,我们也只是苟活于社会的普通人,我们是不是有资格去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来洗清自己的冤屈,这还有待考究。
小人是除不尽的。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各个朝代都有小人活动的影子,费劲地消除了一个小人,那马上就会跳出来更多的小人,,然后再花时间去解决这些小人,然后以此循环,便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全浪费在与小人地争斗上了。小人斗得不亦乐乎,自己却什么事也没办成,实在不可取。
最后,再来抒发一下我自己的感想。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我认为名声还是很重要的,恰巧我们正值壮年,有时间去防范小人,面对小人,我们首先要给出强硬的姿态,否则自己不就成了小人的磨刀石了吗?由此可见,对青少年来说,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坚定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才是权宜之道。
从六点二十一直写到现在,我果然又写嗨了……
今天没有好句分享了,我要抓紧换衣服准备晨练了,各位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