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历史悠久。这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他们的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北边,黑龙江的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了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幸亥革命之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满文创建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字母创造出来的,17世纪40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开始普遍用汉语文。
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所以满族人最喜欢吃满族饽饽,便于外出射猎活动。
其中最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通称为饽饽。
满族入关前有一种筵席叫饽饽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之大。使用的面粉多为粘面,就是以糯米,大黄米,小黄米为主,渗入适量其他米渣,再用豆沙,果仁,白糖做馅。
其主要的品种有萨其玛,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打糕,牛舌饼,油炸糕等 。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守猎,战斗活动演变而来。
满族人的皮肤都很白,有的脸很圆,同时眼睛很黑很亮;脸比较长的,鼻子长得比较挺拔,满族人都是五官分明的,和南方汉族圆脸女孩明显的不同。
满族人的生活中有许多忌讳,犯忌则被无视为没有礼貌。满族人不兴戴狗皮帽、吃狗肉,最忌讳的就是别族人戴狗皮帽进家来,西坑不许随便坐人。院中有锁龙杆,不许拴牲口等。
满族称“衣介”,分单、夹、皮、棉。满族男子喜欢穿长衫、长袍、外套马褂,有“长袍马褂”之称。女旗袍讲究装饰,领口,袖口,衣襟都镶有不同颜色的花边,多至十几道花边,穿起来特别美观,均称,婀娜多姿。随着社会的发展,男长袍渐弃,女旗袍也不断的在更新。女旗袍由原来的宽腰身直筒式向紧身合体的曲线,流线型款式是发展。改革开放中兴起来的“旗袍热”,使旗袍不仅成为满族妇女的服装,而且深得汉族妇女及东南亚广大妇女的青睐。
满族的文化丰富多彩,令人无比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