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老张去了趟日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的女人幸福感都很高。不论是在马路上快步行走,还是在店内迎接顾客,或是在超市考虑今天晚饭吃什么,她们个个都像吃了乌鸡白凤丸,面色红润有光泽。
除了精致的淡妆,更吸引人的,是脸上愉悦的表情。
说起话来更是柔和,你去她店里溜达了一圈她会说谢谢,你去吃了她免费试吃的东西她会说谢谢,最后你买了她两块钱的东西她不仅说谢谢还会亲自把你送到店门口。当然这跟当地服务习惯和标准是有关的,但再仔细看这些女人的表情,发自内心的笑容总挂在脸上。
在收纳界有一本书红遍大江南北,叫《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也是个日本女人。书中说,一回到家,作者就会把随身物件拿出来归位,并说,今天你辛苦啦。每天陪伴你生活和工作的物件,一定都起了不小作用,应该被好好收纳和感谢。
你看,她们总是以一种充满感激的心态去面对周遭的人和物。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内心就变得充盈起来,感激的情绪也投射到言行举止,对他人予以积极的影响。
台湾日月潭有个卖茶叶蛋的阿婆,据说蒋介石吃了她的蛋,评价很高。后来蒋就特批让她在日月潭开店,专卖茶叶蛋。这是份特权,日月潭上只有这一份买卖,别人都是眼馋的份儿。
阿婆这一开就是大半辈子,做了千千万个茶叶蛋,也可能是万万亿。门店是个简陋的小木房,看得出来是重新装修过的,但仍朴素。木房有个窗户,茶叶蛋就是从这窗户递给顾客的。买茶叶蛋的人实在太多了,容不得再多打量一下这个店面。蛋我吃了,味道确实还可以。
吃完了我在想,能把做茶叶蛋当做一份事业去经营一辈子是怎样一种心态?虽然说这几年因为大力宣传,茶叶蛋已经成了日月潭必去景点,店铺已经发展成一个员工团体,团体也是跟着赚得锅满盆满。但其实至少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里,或者说在阿婆的前半生里,这都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吧。
也许夜里两三点就要起来备好煮蛋用的药材,一直到天亮才能把蛋煮好。迎着太阳一块来的,就是三三两两买蛋的人。到日落,卖完一锅,收摊回家。夜里两三点再起来准备,如此日复一日,几十年不变,应该也是个知足常乐的阿婆吧。虽是做着重复的体力活儿,内心也是饱满的,有所付出,有所得,便是最好的。
生活里常有一些人,把自己的得意之处挂在嘴上。人都有社会和心理需求,分享甚至炫耀点自己的长处也是正常。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作为高级需求,潜意识里被个体重视。我也是一样,七情六欲,想表达的总有一二。但那种每次一见面除了炫耀自己就不断提醒对方是一个LOW逼的,抱歉啦,我真的没有羡慕过你们。时间久了,倒觉得有些可怜。如果人的内心是块海绵,这些人估计不是“挤一挤,总会有水的”,而是干憋得都起皱了。
真正的富足,不在外表,不在物质,而是内心。
我从不否认金钱带给人的快感,钱当然是个好东西。
但内心的富足,才是提升幸福感的长久之道。
富足的人,心怀感激,小到自己的物件,大到身边的人,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
富足的人,乐于付出,珍惜回报,平淡的日子里总能砸吧出甜味儿。
当然富足的真正奥义远不止这些,不过,细究这些品质,都有一个共性。
这便是内心的独立,丰富,和满足。
现在有些鸡汤文读着读着就跑偏了,鼓励排斥一切,回归真我。那个意思就是说,无欲无求,吃糠咽菜,你就能幸福了。这些作者怎么不吃糠咽菜去?物质是每个个体的外延,好的东西能给人更多的满足感,而什么是好的?适合自己的便是好的。内心的富足不是让人人都吃窝窝头,穿棉布衣。你大可以继续坐在街边吃凉皮,也可以去奥特莱斯接着血拼。不过,要知道的是,内心的富足是一种自我改变,它能从你身体的最深处提醒你——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