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身卡
我目前应该是健身房的目标客户,学生时代曾是田径队的预备选手,积极参加受训,随时等待机会上场比赛。
每天有人陪伴去跑步,其实偷懒的借口就没有了。
去健身的目的一般分两点:健康和身材
想要身材苗条的话,除了运动还能通过饮食控制来实现,SO我对入口的东西控制的程度已经达到自虐了,但是现在有两个宝宝帮我消耗热量,所以怎么吃都不胖。
每个人都知道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但是总坚持不下去,我也是,我宁愿少吃几片肉,在家拉筋,都懒得踏出门去跑步……我用过许多方法,比如定两个闹钟叫醒自己,送宝宝上学时先穿上运动鞋,改成下午去散步,下载计步软件,现在在尝试跑一步的方法。
说到底还是自律问题,意志力不够。
2、搬家问题
这三年中在两个家搬来搬去,每次搬家都要收拾衣服,结果发现衣服太多,囤宝宝的用品太多引起了反思,我们该精简生活了。
住奶奶家孩子就有很多哥哥姐姐陪伴,室外空间很宽,空气很好,孩子们可以尽情奔跑,玩耍。但是住的太郊区了,方圆两公里只有一两户人家,买东西很不方便,现在都是线上购物的多。中心幼儿园在离十公里外的镇区,想送宝宝去上中心幼儿园就必须自己来回接送。
我们自己的家读书的方便性太好了,对面就是小学初中,去幼儿园走路只需要十分钟。但是住楼房对宝宝的活动很约束,这对野惯的孩子简直就是牢房。
选择上的各种纠结,这是因为行为经济学中的“禀赋效应”在作怪,假装没有拥有过,又该如何选择呢……
禀赋效应,是指人们希望保留已经拥有的东西,即使它没那么好,也舍不得换掉。
3、完美礼物
送贵的礼物不一定是别人想要的,想买到合适的送给朋友们确实有难度。如果能提前洞察到,就是一个惊喜。主动询问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最优的送礼策略是:最小化无谓损失,最大化情感价值。也许不需要多贵的东西,附上亲手制作的小卡片或者小手工,礼轻情义重。
4、家庭教育
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做事拖拉、依赖性强、不按时起床/睡觉、挑食、无理取闹等,有其中任意3、4项的,恭喜你,你也有一个熊孩子。
警告、吓唬、惩罚、利诱都不管用,还会失去威信,总觉得孩子在挑战父母。
畅销书作者Julie Lythcott-Haims 在TED论坛上曾经讨论过,还有另一个极端—家长要求自己为孩子准备好一生的“幸福”:从孩子出生,甚至出生之前开始,我们的家长往往就已经把他的人生安排妥当,是买个好学区房让他千军万马去过高考的独木桥,还是攒钱送去私立,打好基础,学英语,学绘画,学乐器,学骑马,然后送去美国上藤校。
想要做到既不惩罚,也不骄纵,关注如何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有能力和自信的孩子。
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事,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当时的情形。
那什么才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础,什么才是家长应该注意的呢?畅销书作者Julie Lythcott-Haims 提出的建议有两个:“爱”和“做家务”。
5、家庭财产分配
有一对夫妻因为离婚后的房产问题争论不休,两个人都想要独占房产,怎么分才好呢?
这是个典型的博弈问题,克伦佩雷尔教授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双方各自对房子的一半价值进行报价,出价更高的那个人可以得到房子,同时支付给对方一笔钱,金额是两个报价的平均值。
孩子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切不开的蛋糕,无法估价,假如离婚力争取孩子的抚养权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此条规定仅是确立了抚养权归属的一个基本原则: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成长为原则,综合未成年子女的年龄、与父母的感情、父母双方的经济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
除了努力创造收入,又为自己找到一个母乳喂养到自然离乳的一个更好理由。
参考书目:《亲爱的卧底经济学家》 [英] 蒂姆·哈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