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租了一个仓库在小区的二十七楼。这个小区共三个电梯,就在紧挨我们仓库的一个电梯是从四楼,直接下负一楼的。因为这个电梯下面的一到三楼是门面,所以在外墙有观光电梯可以去门面房。
就在今天上午,我去仓库拿货,走到负一楼的电梯旁,电梯就开了。
我走进电梯的时候,里面站着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
男的叔叔身材虽然魁梧,但年事已高。右手驻着拐杖,左手一直在发抖。好像连站立都有点困难,战战兢兢的。女的阿姨一手拉着叔叔,一手提个小包,花白的头发有点凌乱,见我进了电梯,她好像紧张兮兮的。
他们见我推个小车,阿姨拉着叔叔说我们靠边站,以免挡了人家。我向他们微笑着打了声招呼,便按下自己的楼层号,电梯开始呼呼的往上走。
我见他们没有反应,便问他们要去几楼。只见阿姨刚想开口,叔叔便瞪了她一眼。叔叔说:"你忙,不管我们。"
仓库很快就到了,我便推着小车出来再次跟他们打过招呼,就忙自己的事去了。
过了差不多半小时,等我把所有东西准备好拉着出来,准备坐电梯下去。只见电梯还停在负一楼。于是我按下电梯,电梯很快就上来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半小时前的叔叔阿姨又站在电梯里。
我有点奇怪,就再次问了叔叔阿姨:"叔叔阿姨,您们回来了?"
只见阿姨不好意思的笑笑说:"我们还没走。"
我有点没弄明白阿姨说的我们还没走是什么意思。于是问他们:"您们住几楼?是不是记不住自己楼层号了?"
这时候,只见阿姨有点迫不及待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她幽幽的说:"我们想到一楼,怎么坐上坐下来来回回都到不了一楼?"
我们这是新小区,入住率本来就低,再加上是上班时间,坐电梯的人少。主要是大家知道这个电梯直接通负一楼,所以一般的人也不习惯坐。所以叔叔阿姨两个人在这电梯里上上下下没人知道。
我微笑着说:"阿姨,这个电梯到不了一楼,另外两个电梯才到一楼。这个电梯下面一到三楼是门面,所以这个电梯是从四楼直接下负一楼的。你从旁边的电梯走吧?"
阿姨说:我只看到这一个电梯,没看到哪里还有电梯。"
我指着旁边的消防门说:"推开消防门,那边就是两个电梯,那两个电梯都能到一楼。"
阿姨半信半疑,不愿挪步。我看叔叔阿姨都犹豫不决的样子。知道他们可能有点担心。于是换个口气跟他们说:"叔叔阿姨,您看我拉了一车东西不方便,所以我只能坐这个电梯下去,您是否跟我一起坐这个电梯下负一楼?我再领您们过去,刚好顺路,我送您们出去?"
叔叔阿姨连忙点头答应,连声说:"好,好,好,谢谢!谢谢!"
我们走出电梯,因为叔叔阿姨走得很慢,所以,我只好领着他们慢慢的往前走。
"刚刚我过来的时候问您们,您们为什么不跟我说?"我一边走一边问叔叔阿姨。
"儿子昨天才把我们从农村老家接来,今天他们出去上班了。中午我们想吃面条,家里找遍了也没找到,所以想到楼下的超市去买。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坐过电梯,也不知道这个电梯到不了一楼。"阿姨说。
"刚刚我碰到您们的时候问您们,您们为什么不说呢?怕我是坏人?"我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
"我想说的,老头子不让说,因为孩子们交待过,不熟悉的人不要乱跟别人说话。"阿姨有点不好意思的说。
"那现在您们放心我吗?"我笑着继续跟阿姨聊天,其实我看到阿姨好像一直有点不好意思。
"我们都跟着你走了,没什么不放心的。还要谢谢你。"听我这么一说,阿姨轻松了许多。
我把叔叔阿姨送到超市门口,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晚上回家跟家人再次聊起上午的事。心里有了莫名的伤感...
如今,在外打拼的儿女,只要家里条件许可,都想把在农村老家忙碌了一辈子的父母接到身边,方便照顾。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农村生活一辈子的父母,到城市真的能生活得舒服,顺心吗?
就像今天叔叔阿姨这样,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上下电梯,但对于一辈子在农村生活的他们老两口来说,从来没有坐过电梯。所以看似简单,却成了他们出门的障碍。更别说现在的智能化设备,在他们面前是多么的陌生。
记得上次去婶婶家,在北京已经功成名就的弟弟,想把叔叔婶婶接过去一起住。弟弟说:父母年岁越来越大,身边没人照顾,家里很多事情只能将就。所以,还是接到身边放心。
没想到,两个月时间不到,叔叔婶婶老两口就回来了。
某天跟婶婶闲聊,问起此事。婶婶说"我回家大家都说我皮肤白了好多,衣服也是儿子儿媳陪着挑了一个又一个服装店。穿起来也洋气多了,都说我不像在农村干活的人了。可有谁知道我这一个多月是度日如年。"
我不解,既然弟弟弟媳都很孝敬你们,为什么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你弟弟他们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因为想跟他们做了早餐让他们吃了去上班,所以我六点就起床弄,可好多次我忙了一早上,他们一句:'妈,你和爸爸自己好好吃,我们来不及了',就匆匆忙忙出门上班去了。"
"我和你叔叔大眼瞪小眼的对望一下,无可奈何的只有自己慢慢吃。因为做的是一家人的量。他们不吃,我们中午就只能热一遍再吃。"婶婶很无辜的说。
"那么你们早上就不管他们,自己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我接过婶婶的话题。
"如果连早餐都不要我们做,那么我们一天的时间怎么打发?每天就是天一亮就盼着天黑,等他们回来吃晚饭?"婶婶继续说。
"就算盼着天黑,一个礼拜他们在家也吃不上两顿饭。好多次我们把菜炒好端到桌上,左等右盼,又是盼回来他们一个电话:'爸,妈,今晚我们有应酬,就不回来吃饭了,你们自己吃吧!'"婶婶眼里明显增加了几分寂寞。
"我们整天关在屋里,出去说话人家听不懂,还怕别人笑我们农村人,没见过世面。外面马路上除了飞跑的车就是堵着的车,我们连路都不会走。在家关了一个月,我发现房子都在打转。"
"我天天嚷嚷着要回家,你弟说慢慢就习惯了,又过了半个月,不是慢慢习惯了,还是越来越不习惯了。到后来我连饭都不想吃了。虽然天天好菜好饭,可我一天比一天吃不下饭。前两天去磅秤上称了下,竟然瘦了十几斤了。"
"我到是高兴终于瘦了点,可你叔叔说什么也不让在那呆了,所以你弟只好把我们送回来。"婶婶说到回家了,脸上显得神采飞扬,好像只要回到家乡,她才是原来的自己,一个充满活力的自己。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某城的李先生夫妻俩,都是科班出身。老两口是某电子工程退休工程师。两个儿子一个清华一个人大。现在两个儿子都买了房,常住在北京。在别人眼里,李老先生夫妻俩算是功成名就的模范夫妻了。
但在李老先生口中,他更多的也是感到无奈和无助。因为北京的两个儿子,各人供养着北京的150平房子,养着两个孩子,实在也不算是太宽裕。虽然老两口有退休金,养活自己足足有余。但两个儿子儿媳谁也不开口,他们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提。
李老先生说:儿子没有邀请他们老两口过去,他们自己也不好开口。就在前年过年,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儿媳妇随口说的一句话,他们两口子更加不想去打扰儿子们的生活。
李老先生儿媳妇说:"回到我们县城,好像我们在北京能有一套150平米的房子是多么了不起一样。其实我们也只是刚刚过小康线。每个家都不能再加人,如果再加两个人,生活立马就掉到小康线以下。
虽然是一家人平平常常的聊家常,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老先生夫妻俩更加不敢去打扰他们,害怕他们的生活掉小康线下面去。
李老先生今年70岁,他爱人68岁,退休金也还可观,五六年前,老两口全国各地到处旅游,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优哉游哉。
他们老两口把晚年生活,其实早就安排得井井有条。原本打算在七十岁以前,老两口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七十岁以后找个保姆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料理家务。
可就五年光景,他们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李老先生说,就在去年年末,他突发心脏病,老伴急得不行,一下子也弄不动他,因为年纪大,又着急,自己也晕倒在地。
幸亏有邻居来串门,叫了救护车把老两口送到了医院。两个儿子也从北京赶了回来。没想到一世要强,功成名就的李老太太,在看到儿子的一刹那,竟像孩子一样失声痛哭。
是啊!年事已髙,身体又不好,连正常的一日三餐也没有保障的老年父母,比起小孩不是更可怜吗?
这时,我想到了自己。前面的叔叔阿姨已经八十来岁了,因为孩子们要挣钱养家,只能自己在家照顾自己。
李老先生夫妇他们俩,虽然有时身体不好,但最起码老两口都在,相互还有个照应。即使自己已没有力气,但最起码还可以喊喊人吧?虽然叔叔战战兢兢的连路也走不太稳,可有阿姨搀护着,照顾着,还可以自己想吃面条的时候,可以下楼去买。
如果自己到了这个年纪,身体健康还好,如果连走路都成了困难。住到几十层高的楼房里,每天该怎样度过?这个问题萦绕在我脑际久久不愿散去。
想到这里,我便想起了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住的那段时间...
爷爷奶奶一辈子住在农村,没有出过远门。最远的路就是本市的叔叔家。
但清楚的记得,爷爷在八十多岁的时候,每天还能自己到三叔园子里摘些新鲜蔬菜,回家和奶奶煮着吃。
我们村的房屋是连着的,即使爷爷身体有哪里不舒服,奶奶只要说一声,左邻右舍的邻居都会要奶奶照顾好爷爷,生活就由他们负责安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很小的时候都是这样。不管哪家有困难,其余的人都会伸出援手,帮忙解决。虽然我们没有现在的条件,不愁吃穿。但那时候,大家都不焦虑,活得很坦然自在。
而如今,我们虽然在外面漂泊了几十年,但城市里没有一盏灯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白天,我们在车水马龙的路上穿梭。夜晚,光怪陆离的街道,闪烁着的霓虹灯下,是一个又一个孤独的身影,租在别人随时有可能把你赶出去的出租屋。心里仍然还要高声歌唱着汪峰的___«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埋在这春天里..."
进不去的城市,回不了的农村,成了我们这代人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