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姨其实是大姨夫的老伴,确切地说是老公大姨父的老伴。
所有的故事都是从婆婆那里听来的,包括老公的补充说明,或许他也是从婆婆那里得来的材料。
在大姨夫成为大姨夫之前,还是别人的丈夫。据说大姨夫家境殷实,是那个年代十里八村有名的财主家的少东家,所以从小识文断字,又加上仪表堂堂,十几岁就毫无疑问地和前村的李家的大姑娘订婚,结婚了。可是这个李家大小姐结婚后没多久竟然病逝。不久之后和老公的大姨再婚了顺理成章他就成了大姨夫。
而这个三姨就是李家的三姑娘。她比婆婆要大一些。据婆婆说,她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有文化的年轻女性了。我见到这个三姨时她已经是位白发老太了,可是却有着那代人少有的神态,是那种温婉的,得体的感觉,大概就缘于此了。
大姨夫一直和李家都有往来。大姨的几个孩子也都把李家当作另一个姥姥家,顺理成章地叫李家三姑娘为三姨,这在老家也都是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可是三姨一直未嫁,就在村里小学教课,不管谁去说亲都没有得到本人点头同意。
土改的时候,大姨夫因为担心被批斗,不敢在家里露面,直说是去外地了,其实就躲在李家。这些都是大姨同意的。那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两儿一女,每天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像每一个家庭。
不久大姨夫就回了自己家,毕竟在老家那样的地方,人们对政治的反应还不是那么敏感,大姨夫家又不是恶霸,人们更重视的是邻里感情。很快恢复了过往的平静生活。
不久后三姨辞掉了小学教员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李家多出了个小孩。大家猜测不出孩子的来历,不知道是李家谁的小孩。这时候大家才感到,已经很久都没见到过李家三姑娘了。因为她平时就很少出门,所以当时也没有人去注意。只是就那么块地方,这种事情当然是人饭后茶鱼的谈资了。只是李家三姑娘还是一如既往,从不多和人说话,也不嫁人。慢慢地就没人上门提亲了。
据婆婆说,大姨老早就知道了那个孩子是大姨夫的小孩。不知道她当时经过了什么样的思想斗争或者说没有过思想斗争,她没有离婚,似乎那时候也很少人离婚,并且那之后还和大姨夫又生了两个男孩。她还建议把三姨的孩子接到家里来养,可是三姨没有同意。就那样一直不结婚,带着孩子在娘家生活。
那个我们也叫姨兄的男孩子一直没有结婚。试想在思想不那么开化的地方,一个如此出身的人谁会去提亲。等他的姥姥姥爷去世后,就剩他们母子在那所破旧的房子里生活。据说大姨夫打算给她们母子翻盖新房,三姨没有同意。
大姨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婆婆说肯定是多年积郁成疾,不然凭她家的长寿基因,怎么会不满五十岁就去世了呢。想想也是,老公经常去照顾那对母子,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怎么会有好心情呢?
大姨去世不久,大姨夫提出接三姨母子过来,感觉自己欠了那对母子很多。那时侯,大姨的两个大孩子都已经工作了,坚决反对这么做。于是,大姨夫就把三姨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
又是十几年过去,三姨都五十好几的人了,孩子们终于点头让他们母子来这里的大房子居住。大姨的几个孩子都很出色,每个月都会给他们零用钱,经常回去探望,还给三姨那个孩子找了份工作。三姨依旧很少发言,孩子们回家后就尽力做好饭招待,一家和和气气十分融洽。
前年秋天八十五岁的三姨突然病逝,没有什么旧疾,据说就是一个小感冒后一直未愈。婆婆那之间经常回老家看望,虽然偶尔会说“应该你大姨享的福气都被她享受了。你没看到你大姨夫那紧张的样子啊,一直在跟前盯着,把着手不放。”我说“或许大姨夫真正喜欢的是三姨啊。”婆婆也承认“谁都看得出来啊。他就是喜欢你三姨啊。据说她那个大姐死后你大姨夫想过娶老三啊,可是有人说老李家姑娘短命,家里没同意。当初也是家里把人家拆散了。想想是你大姨加在人家中间,可是也不怪你大姨啊。”真没想到婆婆还这种认知。
三姨走后的第二天,还没有出殡,九十岁的大姨夫突然就神志不清了。三姨出殡的第二天,大姨夫也走了,据说走得非常安详。后来婆婆说“他们倒落了个圆满,可惜了你大姨。”看来还是为自己的姐姐忿忿不平。
开始听到三姨的故事真是让我唏嘘不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信条,尤其在那时候的农村,坚守到这种程度的人几乎没有。幸还是不幸,不是当事者谁能感觉得到?对还是错,即使盖棺定论,这么多年,早就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