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要内容来自《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第2-3章,主要介绍了金字塔的结构(what)和如何搭建(how)的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沟通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出现。
在一场分享交流过程中,虽然你一直在不停的输出,可是你的听众早已经陷入痛苦状态。你从他们的眼神表情捕捉到,他们在努力的听你想表达的意思但始终找不准,此时此刻你也陷入了紧张与无措当中。或者是当一个人在不停的向你输出着什么但是你一直努力的像理解ta的话却一直难以找到头绪,只能礼貌微笑回应,思绪已经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呢?关键在于优化我们的表达结构上。
(之前我“写出的是这是为什么呢?这通常是我们表达结构出了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并没有很强的因果逻辑关系,很难衔接到我后面的内容)
一、认识金字塔表达结构
金字塔表达结构有三方面的要素,
1.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2.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3.序言。
1.纵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疑问-回答式对话。
一篇文章实际上是由某一个核心问题所引发,也即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的问题。作者写作实际上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的过程。而这个回答过程,读者会不断产生新的疑问,而作者行文就是需要不断回答这些新的疑问。通常,新的疑问是这个大问题下的细分问题。这样也就形成了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与回答。比如这篇文章是论讨我们日常信息交流时思绪混乱的问题,那么我给出的解决方法或者叫应对策略是使用金字塔结构
(关于这个主题还可以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但是我想表达的不在这个方向,所以引导到了解决办法上)
对此读者会提问,什么是金字塔结构?如何使用金字塔结构?那么后面这两个问题就会形成新的子主题,而我就需要继续回答这两个新的问题,用以支撑我上面的问题。接着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形成子主题的下一个子主题直到所有问题被回答清楚为止。
(比如我在回答什么是金字塔结构时介绍了纵向关系、横向关系和序言,那么子问题又有什么是纵向关系)
2.横向关系就是归纳演绎关系
在回答上衣层次所引起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保证自己的阐述符合逻辑。而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逻辑。(?)
演绎逻辑就是经典的三段论展开:
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会死
归纳性思想之间互相有关联(共同点):
法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德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俄国坦克已抵达波兰边境
那么你的推论可能是波兰将遭遇坦克入侵等类似的思想。
3.通过讲故事的序言确定初始问题——背景、冲突、疑问与回答
我们在与读者进行对话时,如果我们提出的疑问读者并没有兴趣,那么读者很难继续读下去。所以我们需要保证自己提出的疑问也存在于读者的头脑中。也就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是读者脑洞中已经存在的问题,而文章的序言可以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与发展来给出这一问题。
而这些必然已叙述的形式出现,所以序言可以用典型的讲故事的方式呈现——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确保读者在了解我们思维之前与我们站在同一位置上。
通过纵向关系,可以回答读者在上一层里提出的新疑问。通过横向关系可以使我们组织的思想是符合逻辑的,通过序言确保我们呈现的思想与读者保有相关性。
二、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1.自上而下的方法(填充案例)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4
2.自下而上的方法(填充案例)
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还没有想清楚无法搭建金字塔的顶部,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三步走自下而上的组织你的思想。
1.列出所有你想表达的思想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这两章里面有一些对初学者的提示,如关键句要使用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去表达,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以及对于如何搭建的这个部分理论性偏多,缺少实操锻炼,所以领会并不是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