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牛写的《作文教学》,她学生写作遇到的问题,同样也困扰着我,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电脑手机吸引走了孩子们太多的注意力,占用了他们太多的课余时间。让他们沉浸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没有心思去阅读,没有时间去户外看,没有机会发呆,也就没有心情去胡思乱想。
是的,胡思乱想,个人感觉胡思乱想很美妙。
小时候,别说手机,电都没有,记忆里最早的精神食粮是家里门框上边的一个四方盒子,晚上它会突然吃吃啦啦地响,然后响起一首歌“东方红,太阳升……”那时候觉得好神奇,这么小的一个盒子,怎么装下那么些人的?
后来,爷爷买了一个“戏匣子”——收音机。最爱听山东快书《武松传》,每天下午六点播放,每次半小时,我听得很是入迷,总随着那惟妙惟肖的声音在心里描绘出一幅幅景象。想得最多的是武松的手指头和眼珠子。经常看着家里的棒槌发呆,想象不出武松五根手指头会有棒槌那么粗,那么长,那不是妖怪吗?而且,他大拇手指头也和棒槌一样长吗?常常拿着俩铜铃铛往自己眼上比划,想武松得有多大一张脸,才能摆得开这么大的俩眼珠子。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捏捏自己的肚子,再摸摸腿肚子,百思不得其解,终于有一天,我问母亲:妈,腿肚子有肠子吗?母亲愣了:怎么会这么问?你说的,肚子里有肠子,腿肚子也是肚子啊,你说里边有没有肠子?
现在想想,那时候有太多的时间去胡思乱想了。
曾经纠结过很长一段时间:今天的我是昨天的我吗?明天的我是什么样子?然后就会去看周围的人,今天的妈是昨天那个吗?明天的呢?……从不去问别人,就在内心纠结,无解后就放开手去想别的事情了。
记得小妹出生时,大奶奶抱我趴在炕头看她,我顺口问:小娃娃从哪里来的?母亲说,从南大堤顶上树窝子里捡的!于是,我常常一个人去南大堤顶上搂柴火,(不愿和任何人一起去,因为我怕他们和我抢小娃娃)我会悄悄走近一个又一个树窝,侧着耳朵仔细听有没有小娃娃的哭声从树窝子里厚厚的树叶下传出。当然没有找到过小娃娃,可也养成了我独来独往的习惯。
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独自一个人在南大堤顶上的树林里搂柴火,有飞机盘旋着一圈圈飞过,感觉飞得比树还要低。于是,当飞机从头顶飞过,我就抓着耙子齿儿,使劲跳着用耙子杆努力地去够飞机,希望能把飞机打下来。
现在想想那时候怎么可以那么蠢?可又很喜欢那个蠢得可爱的自己!
那时候的我,不仅爱胡思乱想,还会身体力行,用大人们的话就是“胡作非为”。
看了电影《七仙女》——其实是《天仙配》,被仙女姐姐飞起时衣带飘飘的美丽迷得神魂颠倒,常常披上家里的被单,伸开双臂,迈着极细的小碎步,去模仿仙女的衣带飘飘,磕磕绊绊间,把被单踩出一个窟窿,免不了一顿胖揍。
看了电影《红娘子》,被红娘子英姿飒爽的样子惊呆了,尤其是她骑着马,身上的红斗篷随风飞舞的样子,太有震撼力了!于是把母亲结婚时的红包袱皮儿系在脖子上,从高高的土堆上急冲而下,回头欣赏包袱皮儿随风飞舞的情形时,常常被摔得鼻青脸肿,回家又是一顿胖揍:把包袱里的衣物散落一地,母亲看了自然要生气的。
就是这些“胡思乱想”,“胡作非为”,让童年生活生动有趣,内心体验丰富多彩。和孩子们网络虚拟的世界比,我的童年是那么真实,充实,有趣。
再看现在的孩子们,占用课余时间最多的是电脑手机,网络迷住了很多孩子的眼睛,捂住了他们的耳朵,困住了他们的大脑,拖住了他们的手脚。所以他们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谈不上动脑动手。写不出好的作文,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