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长假的时候,沉睡了一个学期的同学群便会开始“诈尸”,各类约的呼声此起彼伏。每次看到这些,我都会很庆幸,大家还能有这样的热情。但是,却总有一种不同于往时的尴尬。
一
刚进大学的那一年,看到这类消息,我也都会像打了鸡血似的,参与到讨论中,有时还会因为错过某次聚会而遗憾很久。
一坐到餐桌上,昔日的战友便开始肆无忌惮的聊起高中时的狗血,那些从未在读高中时公开的秘事,在此时却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点。谁追过谁,谁甩过谁,谁在那个最好的时节爱上过谁。每每听到些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都会激动好久好久。然而事实证明也仅仅只有当时的激动而已。就像水面上落下一块石头,激起一层水纹后又归于平静。我们之后依旧过着彼此的,没有交集的生活,直到互相遗忘。
后来的多次大聚会我便没再参加,因为大家聚在一起,无非就是那些老旧话题的延续,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撑起尴尬的场面,才能故作热闹的姿态,久而久之,便更像是一场追悼会了。
人和人就是这样,其实谁也不是非谁不可,只是在那一刻,我们挤在同一辆班车上,脸对着脸,不得已而做出的寒暄,等到车止人散,我们又各自湮没于人海,忙着各自的生活。
后来,我也有尝试去把现在的生活融入到和旧朋友的聊天中:
“我们专业好累,超级累,熬夜赶图啊啊啊!点草点得劳资都要哭了。”
“我们专业也是,要考证,天天背书,无聊死了。”
就像这样,聊天总是以“我们”为开始,一切看起来其乐融融,却总是两条平行线,很快便找来各种借口,草草结束这场进行不下去的尴尬。我们和平行线唯一的不同在于,平行线的交点在未来,而我们的交点,却在身后的高考。
二
大学是个大熔炉,话虽老,却也是没错的。
每个同学在读了几年之后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不是说内在,因为我也没有机会去感受他们的内在。大家的容貌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生们淡妆浓抹,男生们衬衫修身裤,大家都神采奕奕,都在极力将自己打扮成这个灰色世界的一抹亮彩。
我并不是说这样有什么不好,只是每个人对于那个与自己交往的人都有个定式,而他们于我的定式,就是慵懒的神色,呆滞的目光,油亮的头发,还有偶尔裹上的肥大的校服。共鸣源于这种定式,而被打破了的,就需要新的高中三年来塑型,只是,我们好像并没有这种机会了。
刚刚在书上看到了一句话,很有感触:遗憾又奈何,我们的相逢止于高考,改变却又从未止于容貌。
每个人活着都有着自己的定式,谁都无可厚非,更无须为了别人改变什么,只是,偶尔回忆起来笑笑之后会带着些不甘,不甘于一切都抵不住时间和空间的风华,但谢谢曾经在最好的时候出现过的最好的你们。
生活本就是一场结局已定修行,修行注定孤独的。修行者相遇总会生出一番情感,引起一番波折,但我们也明白,自己最终还是会回到“正途”,即使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