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每季末完结作品推荐的时间了。在此重申一遍本栏目仅仅是Anitama编辑对当季可能被忽略的有趣的新番作品的pickup。本栏目不对任何作品的制作水平与及商业成绩进行评价、批判以及排位。
这是一部少女漫画改编的动画,所以光是封面四个男人估计赶走不少人了。其实这片刻意在讨好女性观众非常少,其实男性观众也可以心态非常平和的欣赏这片。
甚至说片中的四位男主角和普通男性向动画的男主角是非常接近,光看人设也看得出并没有非常强调男性角色有多美型,男一号就是一个非常平凡的高中生。女性角色刻画也完全逊色,不得不承认最初我看下来的动力就是片子的女性角色。
完全没有贵乱,桥段也非常有趣,是非常完美的四倍浓缩狗粮。
这是一部从标题到製作委员会的名称都打着“慵懒”名号的动画,然而从实际的观感上却一点都不给人慵懒的感觉,简单细腻的线条、暖色调的色彩搭配与优雅的音乐,OP清爽得像一阵微风,ED活泼得像个棉花糖,整体风格异常舒服,作为一部动画,“不动”的画面实际上也很多,但看上去并没有给人“偷工减料”的感觉,轻松的气氛,24分钟一下就过去了。
作为一部四格漫画改编的动画在系列构成面出明美的润色下内容充实不,不够看!故事的连贯性也特别强,每一集都非常巧妙地构成了单元剧的形式,穿插的过场也非常有趣,看似单调实际上隐藏着非常可爱的要素在里面,偶尔还带点声优的即兴演出。日常仿佛整个人都是“……”一样慵懒的田中、从性格到形象给人极大反差的太田、总是如此活力的宫野、平时优雅私下随性的开关少女白石等角色都在声优们的加成下活灵活现。
然而遗憾的一点就是非主要角色之间的互动性较少,动画即使已经塞了如此多的篇章,但12话的篇幅还是太短太短,以至于很多角色仅互动了1集就只能在OP、ED的画面中看到了实为可惜。在炎热的夏季观看这部“清凉”的动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也许在欢笑的同时就能忘掉酷暑,千万要小心在疲劳的时候看,没准……一不小心……就……zzZ
《飞翔的魔女》第一话
4月番中两部东北乡下片,除了话题性很高的《熊巫女》之外另外一部就是《飞翔的魔女》了,本片实属4月新番中的一股清泉,内容简单概括就是主角木幡真琴为了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魔女,与使魔千户一起来到了青森的亲戚家中开始了新的生活。是的,你没有看错,这是一部没有任何炫酷的魔法,没有任何的魔法打斗,有的只是稍微不可思议的魔女日常的生活片而已。当你厌倦了各种龙傲天以及打打杀杀后,相信这部片能够令你找到归属,治愈你的身心~
全片平平淡淡,没有任何波澜起伏,日常生活中搭配着一点搞笑元素令本片不会有看着想睡觉的感觉,甚至会令你感觉如泡面番一般一集稍纵即逝。剧中出现的使魔也与最近的作品有所区别,初看声优表时大家都以为使魔像人一样会正常说话的,然而在动画开播后却发现使魔居然不是说人话,声优们的猫叫鼠叫以及剧中魔女们各种猫语10级鼠语10级与使魔进行交流互动也是本片有趣的看点之一。
另外本片内含各种颜艺表情包,真琴的黑丝也是超棒!
在本季度播出的两部原创动画——《迷家》和《Kiznaiver》,虽然类型和风格迥异,在内核上却表现出了一致性——将人的“伤痛”具象化以便通过画面表现,并展现原先态度消极的角色们通过对“伤痛”的肯定而获得成长。只不过《迷家》偏重于描写“伤痛”对个人完满的意义,而《Kiznaiver》则重视表达“伤痛”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
在《迷家》开播之前,监督水岛努曾经在推特上故弄玄虚地说这部作品“很难区分类型”。但如果在看过全片之后,再给《迷家》下一个定义,我们大概可以称它为“B级恐怖闹剧”。在这部动画里,多达31名角色由于各种各样的心病而希望逃离原先所处的社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而来到与世隔绝的“纳鸣村”。没想到在这里,他们却遭到了恐怖的怪物袭击。面对怪物的恐惧,主角中的一部分人也开始疑神疑鬼,导致了内乱。最后男一号“光宗”的好友“飒人”无法忍受光宗想要从自己手中独立,病娇发作操纵怪物攻击光宗和其他角色。不过在一通闹剧之后,飒人被光宗用嘴炮收服,众人知道了纳鸣村的真相,一部分角色两两配对,唱着歌复归社会。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Kiznaiver》虽然登场人物没有《迷家》那么多,却也在一开始铺下了个煞有介事的“反乌托邦”的摊子。为了通过让人们分享彼此的疼痛而实现世界和平,日本政府设立了实验都市“洲笼市”。主角是在这里生活的7名高中生,因为缺乏与他人的协调性,而被被神秘美少女认定为“七大罪”,成为了这个分享疼痛的“羁绊系统”的实验品。被迫完成一个个任务的主角们之间产生感情,突兀地开始了噬尾蛇构图的多角恋,一时因此内部分裂。由于政府试图废除“羁绊系统”的实验,和男一号“阿形胜平”有过一段孽缘的神秘美少女“园崎法子”无法承受失去男主等儿时友人,一意孤行想要将“羁绊系统”施加给洲笼市的所有市民。不过在一通闹剧之后,园崎法子被阿形胜平用嘴炮收服,“羁绊系统”也不了了之,角色们两两配对,开始享受没羞没臊的青春。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非常遗憾的是,两部作品都表现出了非常相似的缺点:摊子铺得太大,后续的展开却对不上观众的期望。然而,剧情的虎头蛇尾,并不意味着这两部动画一无是处。
“因为不敢面对自己的心伤,所以想要逃避自己所处的环境”“因为害怕受伤,所以拒绝与人建立稳定深入的关系”。两部作品开场时主角们的状态,正是现代社会不少人所面对的现实。而两部动画的剧情,抛去悬疑恐怖和反乌托邦的噱头,讲的也正是主角们正视自己、拥抱伤痛的过程。为了让观众接受这种直戳痛处的说教,动画不仅用“搞笑”和“娱乐性”的糖衣层层包裹了起锋芒,而且两部作品里没有出现一个死人,没有一个完全的反派,在照顾观众感受方面做出了最大限度让步——结果就是损伤了作品本身的观赏价值。
作为群像剧,两部动画在塑造角色形象方面也都可圈可点。《迷家》中登场角色数量繁多,然而在短短一季之内,每一位角色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即使观众很难记住所有角色的名字,但是每当镜头转到一个角色,观众都可以迅速回想起他的人物设定,并且对他接下来的言行有所预期。能够用有限的篇幅迅速勾勒出如此清晰的角色形象,水岛努和冈田麿里的功力值得称赞。而《Kiznaiver》里TRIGGER一贯的情绪高涨的戏剧化演出,搭配上冈田麿里不按常理出牌的神经病(褒义)台词,将一个个无法融入社会的“愚钝”“狡猾现充”“不可思议神经病”描绘得活灵活现。
虽然有着无法否认的缺憾,但不论是《迷家》还是《Kiznaiver》,都不是一部可以错过的动画。
当《美少女战士Crystal》作为以纪念系列20周年计划的一部分公开时,那可谓是万众瞩目备受期待。但等到14年7月终于开始在niconico扭扭捏捏的播出时,抱有极大期望的观众们难免有些失落。大家也只能以“有的看就不错了”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
在经历了冗长的两季之后,部分观众在第三季开播前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但是在今年4月开播的第三季一开始就给人留下了惊艳的印象。且不论其他,至少标题上的“美少女”三个字得到了兑现,真是可喜可贺。《美少女战士Crystal》也终于“变身”了!
系列监督由境宗久变成了今千秋,角色设计由佐光幸惠变成了高桥晃,首播平台也由niconico变成了Tokyo MX,甚至在国内的播出平台也由搜狐变成了爱奇艺。经过这一系列变化,《美少女战士Crystal》如今也变成了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毕竟这是美少女战士啊,只要不是太糟糕,又有谁会轻言放弃呢?
作为长篇作品,其中一季的结束本不应出现在完结作品推荐中,本次加入《美少女战士Crystal 第三季》也是希望告诉大家:本季好看多啦!希望对美少女战士感兴趣的观众们可以重新捡起Crystal系列,未来说不定还会变得更好。
我们知道,小说或漫画改编的动画,从筹划到开播一般需要两年。想来从《百武装战记》开始企划的2014年至今,动画团队实时目睹了从《魔法战争》到《落第骑士》,一茬又一茬以各种姿势死在沙滩上的轻改模板。然而项目一旦启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们也只能在原作给出的有限空间内,尽自己的一份努力来选择死法。而《百武装战记》团队最终选择的死亡姿势是不闪不避,正面硬钢。这一正视自身的战略反而使这部作品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一样米养百样人,但凡普通的模板轻小说,总能找到些与别不同的东西,然而《百武装》真就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内容。那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面,和味如嚼蜡的台词,堪称模板的集大成。由于日语中的模板一词直接使用英语中的template,日本网友便把这个词与《百武装战记Hundred》结合起来造词,戏称其为《百模板战记Tempred》。而本作的设定与剧情果然也名副其实,剧中一切内容都能找到其他作品的影子。但原作的不可救药反而诞生了奇妙的效果,那就是太过无聊的剧情反而可以解放文本和叙事对于观众的束缚,从而引导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画面上去。对于这部作品的推荐理由便是画面上对于肉体,尤其是臀部的追求。
我们知道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比胸部更不确定的东西。”这句话指的是,由于胸部的材质特征的柔软,导致她们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左右。无论是重力,人物的姿势与动作,不同种类衣物的接触,外物的撞扯压拉,都会让胸部产生不同的反馈。而动画师则有效利用这些反馈来描绘胸部,胸部表现手法基本分为四大套路和无数支线小套路,而这些套路几乎都脱胎于胸部与外力的相互干涉。相比之下,臀部材质偏硬使得其表现手法趋于单调,与人脸不处于同一方向更是限制了其在画面中的出场机会(胸部一般只需要最基础的近景就可以和脸部同时出现)。而《百武装战记》的制作组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分镜构图,线条使用,影指定,服装设计等诸多方面入手,充分展现了他们对于臀部的深刻理解和表现欲望。其中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服装设计上的用心,剧中角色分别穿着战斗用紧身衣、内衣以及泳装时,从作画上可以明显感受出对于臀部的勾勒方法的不同。通过轮廓和阴影处理的微妙区别,观众可以有效分辨衣物究竟对于臀部是偏紧致的“抠”还是包容式的“兜”,抑或是不破坏原型的单纯“包裹”。这微小形变的细节描绘所带给观众的截然不同的感受,想必正是动画作为视觉艺术所展现的最为本质的魅力。
不放图,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