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通过胃部就进入到小肠,长度大概3-10米。食物是真正在这里被处理的。前面胃已经将食物处理成食糜,和胃液一起成泥状流体,每隔几秒,小肠表面就会由肌肉蠕动着窜过一阵震颤的波浪,以非常有序的方式将胃送过来的食物混合起来。是不是像精密的机器一样?
在这里,小肠壁精密的褶皱以疯狂的螺旋动作搅拌食糜,胰腺和胆囊分泌的消化酶开始涌进肠道,开始分解食物,小肠内覆盖着很多绒毛,它是用来增加肠道的表面积,从而尽可能的增加吸收营养的面积(表面积大概30平)。无法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将被推向肠道后方,送给潜伏在大肠里的微生物。
这章主要讲我们小肠经常患的几种疾病。
第一种是乳糜泻和麸质敏感。乳糜泻是一种自体免疫力疾病,应该为身体抵御感染的免疫系统开始攻击并摧毁健康组织,我们的肠道绒毛。而罪魁祸首就是麸质。麸质主要存在于小麦、大麦、黑麦一类的谷物中,还存在于大部分加工食品中,其中包括酱油。乳糜泻最初状态可能就是觉得有点累和虚弱,没有肠道症状,还可能会引起腹泻、腹胀和疲乏。确诊的年龄一般是40-60岁,
第二种是乳糖不耐受。这是非常常见的小肠内消化问题。乳糖主要是牛奶和其他乳制品中。年轻的时候,小肠会分泌许多“乳糖酶”,能将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会被血液吸收。但是年龄渐长,许多人失去了产生这种酶的能力,乳糖没有被消化就穿过小肠进入到大肠,细菌大嚼特嚼这些乳糖,转化成脂肪酸、二氧化碳、氢和甲烷这些臭味的其他,出现了胀气、腹胀的问题。想判断可以通过检查或者执行禁乳糖食谱。
第三种就是肠易激综合征(IBS)。这个非常常见,大概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某个时刻染上,症状包括胃痉挛、腹胀、腹泻或便秘。若让它缓慢而持久发展下去,30岁后会变得更糟。这里讲到一个案例,塔尼亚患有IBS,通过慢慢饮食,早睡,还有把小麦换成粗糙难以消化的谷物,并减少摄入引起腹胀的碳水,并完全禁绝乳制品。并增加食物色彩,喝醋等,经过四周,建中并胃酸反流和腹胀减少, 。再慢慢纳入禁食食物,开始吃全职酸奶和发酵食物、益生菌,四周之后完全消失。
这章还讲到了阑尾,一个我们曾经认为人体唯一可以不需要的部位。其实它是“好”细菌的蓄积池,随时准备因病痛发作而释放他们,比如食物中毒时。
总之为了减少小肠内的疾病,要减少麸质食品、和乳糖含量高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