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小很小时,我们常被问一个问题: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呀?
一脸懵逼的我们心里想:都喜欢呀,但是他们这样问,是只能选一个吧?
于是我们多半会选妈妈,因为那时妈妈背妈妈抱,妈妈喂食,其它的事还不在关注范围内。
慢慢大一点,开始懂那么一点点事时,再问这种问题,就有些犹豫了。
因为未必再是更喜欢妈妈了,也有可能是更喜欢爸爸的。
而这一群懂事后更喜欢爸爸的孩子,他们的妈妈肯定有一个共同点:强势。至少是嘴巴不饶人,多数还是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
2、
剧情片《万箭穿心》,里面的妈妈一出场,就跟搬家公司的人争吵价格的事。
搬家的整个过程,她都在对工人大呼小叫:你们轻点放!这都不会做!你们小心点!踩脏我家新地板了……
爸爸觉得太过分了,天气这么热啊。于是一边热情的给工人分烟,一边拿零钱让儿子下楼买点饮料给工人们喝。
结果钱被妈妈抢了,还当着工人们的面开骂:他们做事是收钱的是应该的,饮料不要钱?
爸爸收获一大把尴尬,只好跟工人来到阳台上抽烟,一脸生无可恋。
儿子那时大该六七岁吧,已经看得懂这个形势了。他站在他爸一边,明显是因为同情。当然,他自己也是要被那个强势妈妈打骂的。
面对这样一个把自己压制得喘不过气来的女人,爸爸一边提出离婚,一边出了轨。抓奸的妈妈并没有冲进宾馆打架,而是打电话举报他们卖Y嫖C。
然后爸爸从主任位子下台了,然后又被裁员裁下来了,老家奶奶来一起住,妈妈当场给脸色看……
然后爸爸就去跳江自杀了,遗书里给大家留话,却没给妈妈留一句。
于是,儿子恨了妈妈一辈子。即使妈妈在失去丈夫后,为赚钱辞了轻松的活,去做“扁担”给人挑东西。
挑了十几年,守了十几年寡,拼死拼活养活婆婆和儿子。
但是儿子根本不感激,他只记得他爸是被他妈害死的。
考上大学后,他要求把房子转到自己名下,然后把他妈赶出家门……
妈妈的确万箭穿心啊,自己那么爱儿子,为他付出那么多,为什么?
3、
日本电影《奇迹》,夫妻俩有一双儿子,相差两岁。爸爸爱音乐,总想抱着吉他。为了梦想,难免没法搬砖养家。
为此,爸妈总是吵架,不过说是吵架,也只是妈妈发火骂爸爸:你都是两个儿子的父亲了,还像个孩子一样怎么行……
然后说着说着,饭桌上的菜啊碗啊就向爸爸飞过去了。
这种时候,大儿子会拉架。小儿子则是端起饭碗,到一边去吃。
后来离婚,小儿子选择跟爸爸走了。
大儿子跟妈妈一起住在外公外婆家,梦想就是一家人重新在一起。为此,他的愿望是居住的地方火山爆发,然后就可以搬到爸爸弟弟那里一起住了。
可是他这么努力,发现弟弟和爸爸并不这么想。弟弟像妈妈说的那样:跟你爸一个德性……
弟弟喜欢爸爸,因为爸爸是总挨骂还不出声的那一方。
跟爸爸住,生活上虽然苦,但是不用听他们吵架,也不用被妈妈骂。
而且爸爸非常好相处,一起玩的很开心。所以弟弟的愿望是:爸爸写出新歌。
孩子的世界和愿望,大概就应该这么简单:开心就好。他的愿望,是希望爸爸开心就好,他知道爸爸只要写出新歌了,爸爸就是开心的。
哥哥明显是要早熟一些,他选择跟妈妈,是跟他妈一样觉得爸爸不靠谱。他不是因为喜欢妈妈才选择妈妈,而是觉得跟着妈妈,生活更有保障。
4、
由此可见,一个家庭中,谁更辛苦谁更努力,对孩子来说不是最重要的。
他们只看谁让自己快乐、谁让这个家快乐。要是有一个人以语言或行为、破坏了这个家的气氛,就慢慢在潜意识里形成了敌对情绪。
即使你给家人割自己的肉吃,但是只要你还会强势打骂你的另一半,他们都会偏向另一个更温和更好相处的人。
对于孩子来说,爸妈的付出,有时没有态度重要。
当然,他们会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明白父母为自己付出辛苦的行动值得感激,却过不了心里那个情感的坎。
会一直觉得,嘴巴可恶或动手打人的才是恶人,是欺负另一半的人。
别小看孩子的正义感,要管管你的嘴,恶语出口容易,听的人和孩子不计较却很难。
5、
其实不光是孩子,身边人也会有这种潜意识。
即使你真的是一个好人,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是总听你说一些伤人的话,总看你在语言上碾压他人,肯定也想跟你保持距离。
不再那么喜欢你,甚至上升到恨你。
这样费力不讨好的情况太多,当事人自己还会觉得十分委屈。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嘴上说的厉害,心里却是软得很。
骂了谁,马上就想给对方一颗糖。
可是没用,伤人的话出口后,空气中都是对方的沮丧味道,谁还有心情吃你给的糖呢?
想来,能好好说话,愿好好说话,会好好说话,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修行啊。
作者:萱小蕾、常用笔名漠泱,湫水寒。写作七八年头、刊发百万余字、出版图书《不倾城不倾国》、《离开任何人,你都可以精彩过一生》、《我们改天再分手》、《女版柯南尋愛記》、《读爱》等。{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更内容可关注公号“萱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