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不同的是,有的人历经坎坷、披荆斩棘,终成正果;有的人则在碌碌无为中颓废,在熙熙攘攘中迷失,终究一无所成。
每个人都是这场修行的主角,自以为选择了最正确的修行方式,而创业正是其中的一种罢了。
我已经记不太清当初为什么选择创业了,或许是把创业当作成功的快车道,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也或许只是少年人的梦想与激情让我走上了这条路吧。
08年大学毕业,11年开始创业,算算也有八年的时间了,有过痛苦煎熬,也有过春风得意,起起伏伏,终究逃不过修行应有的酸甜苦辣与荣辱沉浮。
01 、大道理听了很多,但还是没有把这辈子过好
创业过程中,有些坑你会觉得傻子才会去踩,但真当它出现的时候,你才发现自己就是那个傻子。
因为这些坑出现的时候,它不会告诉你自己是个“坑”,相反,它会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可能会改变你命运的机会。
所以说,机会与风险并存,往往这个时候,你会告诉自己,富贵险中求,不博一博怎么知道呢?
比如说,激进,很多书籍或者过来人都会说创业切记不能盲目激进,但是,这仍然是多数年轻创业者绕不过的一个坑。
而激进也正是我第一次创业的转折点,至此一蹶不振,最终也没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11年到13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公司从最早的两个人到十几个人,销售额也破了千万,在国外十几个国家建立了经销渠道,品牌在业内也小有名气,并且被国外知名行业媒体评为最具潜力的中国品牌之一……
在当时我所在的那个科技行业,销售额破千万的品牌也就五六个,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新兴行业。
所有的一切,都在像你昭示:到了扩张的时候,对于一个技术为导向的科技行业,你需要有自己的研发,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于是,办公室从原来的200平,换到后来的800多平;人员也从原来的十几个人,扩张到了五六十人;有了研发,也有了组装工厂。
现在想想当时肯定是疯了,千把万的销售额,就敢养五六十号人。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膨胀。
但当你自己身处其中的时候,你不会觉得自己是膨胀的,甚至你都不觉得自己在冒险,一切彷佛是顺其自然的。
突然,想起看到ofo的创始人戴维的一个采访视频,当时他说,现在企业大了,有钱有人,最难的就是做决策,因为感觉自己往哪个方向走,都有机会。
我想当时戴维在做很多决策时,应该不缺那些投资大佬和成功人士给他提供建议吧,结果又如何呢?
过来人给你讲的几句大道理,根本不足以弥补你自己年轻所缺乏的阅历和经验,而这正是这些隐性的知识和能力,才是影响你决策的关键。
02、唯有内核强大,方能不为乌合不从众
第一次创业失败,并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停下来喘息的时间和机会,紧接着开始了第二次“被动创业”。
因为之前有着成功融资的经验,故受以前的一位老客户邀请,帮他打磨商业模式,设计商业计划书,结果他拿着我设计的BP,成功的拿到了500万种子轮的投资。
结果,我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联合创始人。
但这个项目并没有因为开了一个好头,得到了投资人的加持,就发展的顺风顺水。
问题就出在,我这位合伙人的身份和思维习惯。
他是体制内的一位领导,将近20年体制内的工作方式,让他已经完全不适应一个创业者的思维和能力。
更要命的是,作为创始人和大股东,却还是兼职,本来答应投资人半年内出来全职创业的,也不愿意去履行,结果闹得不欢而散。
我一直在想,他当初兼职状态,就凭着一份BP,是怎么说服投资人的?
如果是我拿着这个BP去找投资人,应该拿不到这笔融资,我想应该是因为他有着足够光鲜的履历,知名大学的博士,行业的资深专家,拥有大量的行业资源,所以同样的故事,由他讲出来,投资人更愿意相信。
很多创业者经常会因为自己的一个创意或点子,就兴奋不已,觉得自己很厉害,找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蓝海,屁颠屁颠的开始找投资,可却忽视了,这件事情是不是适合自己去做。
投资人看一个项目,不仅仅看项目本身,更看重是谁来做这个项目,尤其是在种子轮和天使轮的早期项目。
当然,投资人也会犯错误,他们成功投出一个上市公司的概率,并比你自己创业成功的概率高多少。
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千万不要盲目相信投资人的眼光,不要因为投资人说你的项目不行,而自我怀疑;更不要因为投资人说你的项目很棒,而自我膨胀。
突然想起之前看到一个创业节目,一位人民大学的高材生,连续创业失败,第三次信心满满拿着BP去找投资人的时候,结果却被多位投资人无情的拒绝和挑剔,然后他就失声痛哭起来,觉得自己很失败。
同样作为创业者的我,能够体会到他当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但是不得不说他要走的路真的还有很长很长。
创业者更应该相信自己,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你是很难在创业这条上走的长久的。
03、不要迷恋创意,创业到最后,拼的都是那些基本的商业常识
前几天在整理我的印象笔记,其中有个笔记本叫做“灵感创意”,主要是记录自己以前的一些关于商业模式和创意灵感的思考,随便找几天给大家分享一下:
2014年7月21号:现在在都市上班的白领们,每天下班根本没时间去菜场买菜,但是也想吃上自己做的饭,如果有这么一个项目,可以把生鲜蔬菜洗好备好,白领们预约下单,然后下班后把菜送上门,肯定有市场;
2015年3月17号:现在年轻人平均一年换个手机,大量的七八成新的电子产品会被淘汰下来,如果可以把这些回收起来,肯定能赚一笔;
2016年6月3号:现在实体不好做,很多水果摊和菜场生意也不好,他们都是做周边老客户的,为什么不采用前几年团购的方式,让这些老客户提前下单团购,然后菜场直接去批发,再送上门多好,价格便宜还新鲜,关键不会有库存成本。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没错,第一个就是现在的盒马生鲜,第二个就是爱回收,第三个就是现在很火的社区团购。
大家是不是觉得我很厉害或者在吹牛,其实不是的,我相信任何一个爱思考,喜欢观察,拥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和分析能力的人,脑子里肯定都有很多优秀的创意和想法。
在现在这个时代,不缺聪明人,更不缺优秀的想法,缺的是能把事情落地实践的人。
当你在为自己的一个创意沾沾自喜的时候,说不定在北京、上海、杭州的某一个办公室里面,有着一帮比你更优秀的人,正在讨论着和你一样的创意想法。
但是,一个创业项目最后能不能成功,我觉得有三个要素:一是模式的创新或者技术的革新;二是团队的执行力和创始人的综合素质;三是关于商业常识的经验和理解。
拥有前两点,可以让你的项目在早期的时候度过探索生存期,但是能不能做大,能不能活得长久,更重要的却是最后一点。
讲一件搞笑的事情,我自己第一次创业,公司开了两年了,还不会看财务的三大报表,连资产负债表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当初激进也是必然的。
这里所讲的商业常识,包含不仅限于财务知识、对现金流的理解;管理常识、对人和组织的理解;营销常识,对市场和定位的理解;其他商业常识,对整个商业链条的理解等等。
(以后有机会,僧哥我会专门写一篇关于商业常识的文章,这里不多赘述)
常识,属于一些隐性知识和能力,是你做关键商业决策的根据;
常识,不一定会让你成功,但却决定了你会如何失败;
在这个不把常识当作常识的时代,很多人都在试图设计出一个反常识的不同寻常的商业模式,而真正能够静下心来思考琢磨商业常识的创业者才能最终笑到最后。
现在有很多课程、书籍或者讲座,都在教别人创业,我不想评论它们的价值,存在即合理吧。
但是,当你真正选择出来创业的时候,真正关注的应该是你自己,毕竟路是要靠自己走的,很多大道理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真正的明白。
所以,不管你是因为厌倦打工,想出来创业;还是生活所迫,想出来创业;还是为了做一番事业,而选择创业。。。。。
什么原因导致你出来创业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是否做好了这场修行的心理准备,是否做好了为自己的选择而承担后果的准备。
不管你是仍在职场挣扎,还是准备创业,亦或是一直在创业的路上苦苦探索,一片千字文不足以涵盖创业的全部,仅以此浅薄之见,帮助诸位得以管中窥豹。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僧哥,我会经常分享一些创业与职场、读书与学习、自律与蜕变的所思所悟,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自我成长。
最后,创业,是一场修行。
一边修行,一边释怀;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