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一个前辈聊天,他提出一个观点:缺乏“企图心”的人是难以做管理者的。“企图心”这词乍听起来不熟悉,而且有点厚黑的味道,不讨人喜欢,但是细想起来还是蛮精准的。
要说一个词先得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先查了一下英文,“企图”比较类似于intention。后者可以做名词目的、意图,还可以做形容词专注的、专心致志的。再查一下《说文解字》。古文企,为踮起脚尖,停步观望。图,画计难也。
于是领悟,现今人们说到“企图”,更多着眼点是目标,未来。但我看来,“企图”就像是一支箭,肇始于一点,才有了未来。没有了当下的点,企图就无从谈起。因此,身心安稳的立足当下,流畅有力的拉满弓,算计风向与落点,正是它的一部分。
《庄子》中正好有一则关于射箭的故事。
列御寇为伯昏夫人表演射箭。他射箭的时候,放在胳膊肘上的满满一杯水纹丝不动。第一支箭刚射出去,第二支箭就紧跟着发射出去了,而第三支箭已经在弦上等着呢。(简直是人肉诸葛连弩。)而过程中,整个人也像是木头人一样站在原地,岿然不动。
像列御寇这样的射箭技巧,不可谓不高明吧?然而伯昏夫人却不以为然,她说:“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于是邀请他“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看他还能不能射。站在山顶之后,列御寇只能趴在地上,汗都流到脚后跟了。
这时,伯昏夫人就像柯南一样说真相只有一个——“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真正的高手,在任何情境下都可以神色不变,气定神闲。
其实这就是“企图心”的辩证法。恰恰是因为心中关注的完全真正是射箭一事,而不是姿势美不美,技巧炫不炫,甚至脚下安全不安全,才能到达“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境地。此时人箭合一了,心中非常清晰目标企图。
“企图心”与“愿景”的区别?
推到这发现“企图心”和“愿景”类似,都是为了让人专注于目标,产生行动。但是“企图心”中还包括了对如何达成目标的行动拆解,紧张感也更强一些。
心理学研究显示,订立目标反而会妨碍目标实现。因为人脑在对目标的想象中已经得到了安慰,仿佛已经得到了一样,因而并未付诸行动。这就让我想到了“企图心”和“愿景”的另一个区别,时间感不同。
当我们把目标当做现实时,我们已经活在了未来,而丢失了当下。而当我们把目标当做未来时,我们承认我们现在还没有得到目标,我们仍在当下。
其实,不愿意去面对从当下走向目标的过程,才是阻碍我们付诸行动的真正愿意,也正是我们难以安住当下的原因。因为过程等于变化,再小的变化也难免是伴随艰辛的。
所以,当人们大谈“愿景”时,我倒觉得谈“企图心”更贴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