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起这么个题目?因为没人能保证自己是个聪明的家长!
有句话说:宁当子女,不当爹娘。多数当了家长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家长怎么这么难?
一、你的优秀代替不了他(她)的优秀
优秀是汉语词汇,读音yōuxiù,一种客观差异,泛指人某一特质突出、好的意思(百度)。
我很用优秀一词评价别人特别是孩子,因为我觉得优秀这个词太难拿捏。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从出生开始也认为在许多方面表现的很优秀,比如能背多少首诗,会唱多少首童谣,多么有礼貌,会讲多少段子(现在群中经常发一些小孩子的段子),能跳舞、会弹琴、会画画,但这只能代表孩子有这方面的天分,不能说明孩子优秀。孩子在经历童年、少年的成长后方知他(她)是否有某方面的才能。小学阶段孩子经常考双百,但经历中学阶段后,方知他(她)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是否能出类拔萃。
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很优秀,回忆当年都是满满的骄傲和自豪,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别人甩在后面时那种生气、焦急甚至焦虑,恨不得自己亲自上。但是大家要明白这么一点,你的优秀代表不了孩子的优秀,优秀需要有良好的基因为前提,后期又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更需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品质作为支撑,机缘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才有可能造就一个优秀的孩子。
二、莫惯熊孩子,莫做熊家长
“熊孩子”,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并且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例如,看到小孩做了一些不可理喻的、带有破坏性的事情时,可以叹一句:"这熊孩子"。当然孩子小不懂事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一称呼来源于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讨厌的孩子。也有昵称的意思,表示对调皮孩子的爱称。被网友们界定为那些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的孩子。(百度)
近几年关于“熊孩子”的话题层出不穷,一提“熊孩子”就感觉闹心,网络也发起抵制“熊孩子”的活动。每每“熊孩子”事件发生,家长又以孩子小,不懂事,教育一下以后注意就行了而草草收场。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熊孩子”背后是不是有一个“熊家长”。 前期学校连续发两封在“至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学生上放学不要穿越绿化带等,前几日在门口值班,两个孩子跨越绿化带,我对他们进行教育,并问他们知道学校不允许穿越绿化带吗?孩子回答:知道。一个孩子家长看到我把孩子叫住后就过来问:咋了?我说:他们穿越绿化带了,我在教育他们。家长说:他不知道学校有这个规定。然后问他孩子:你知道有这个规定吗?孩子回答说:不知道。此事虽小,但在问题面前家长为孩子找理由无意把学校的规则规矩给甩到一边,教育的正向引导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三、别做个稀里糊涂的家长
每朵花都有不同的花期,每个孩子有自己成长的轨迹,但家长很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一个报班,另一个也跟着报班,一个学画画,另一个也跟着学画画,这是很盲目的。
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千差万别、父母的教育方式大相径庭、孩子的智力、兴趣等迥然不同,我们如何把孩子进行比较?
希望家长要做的是:关注孩子的意志品质,关注孩子的品性,关注孩子的兴趣喜好,关注孩子的心理,关注孩子的交往,关注孩子学习的困难点。
四、每个孩子都很棒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按中考、高考一个标准来要求孩子,况且现在的中考、高考招生标准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自主招生的条件越来越宽泛,这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作为家长关注这些信息比两眼盯着孩子更重要。
希望每个都成为棒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