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每年的4月23日,被称为"世界图书日",今天干脆送给大家一份书单,推荐8本去年自己读过的好书。
至于什么是好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同样一本书,尤其是干货类书籍,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当你已经了解过书中介绍的方法,已经走过书中提醒的弯路时就会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高。相反,当你第一次接触时,就会觉得无比实用。
所以,从这点来讲,好书的标准是不唯一的。
本文推荐的8本书,都是对我帮助很大的书籍,希望你也能有所收获。
1.《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原谅我又安利纪元老师的这本书。
关注阿酒的朋友都知道,我写有一年时间管理类的文章,这本书就是我时间管理的启蒙老师,市面上同主题的书籍不少。
但和其它书籍过分注重理论传授不同的是,纪元老师专注时间管理领域十多年,积累有大量真实的案例,所以他的书籍更加贴近现实,更加接地气,可操作性强。
想要系统地学习时间管理,可以读读这本书。
2.《人生的84000种可能》
我说过:“读书和谈恋爱一样,讲究的就是个缘分。”
正确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人就是一段佳缘,同理,正确的时间遇见一本能够帮助到你的书籍就是一段幸福的时光。
反之,即使书籍再好,评分再高,对你而言,这本书在阅读时也味同嚼蜡,堪称虐恋。
艾力老师的这本书或许有点鸡汤,但它确实帮助我摆脱焦虑,走出迷茫,实实在在帮我解决了不少眼前的困惑。
如果你最近有点疲惫,生活缺乏斗志,不妨看看此书。
3.《认知突围》
蔡垒磊老师所写的《认知突围》里一共收录了33个颠覆认知的现实真相,每一个都让人眼前一亮,读完此书,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就如同在一位困在浓雾中行走的迷路人,突然窥探到一点光亮,让人喜悦。
4.《怎样写作》
经常有朋友让我推荐关于写作的书单,说实话,相关书籍我看的很少。
我学习写作更多是从大家的反馈中不断纠错,不断完善。至于写作的技巧、方法掌握不多。这本叶圣陶大师写的《怎样写作》也是上个月刚刚读完。
看完就一个感受:大师就是大师!
这是一本完全没有说教,从写作新手角度出发的书籍,相信每个想要尝试写作的朋友都能从这本书里学到很多关于写作的经验。
5.《这样读书够了》。
大家听说过拆书吗?拆书的创始人就是赵周老师,也就是这本书的原作者。
赵周老师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实践,在于用。书中提到的RIA标签法真的是超级实用,强烈安利。
关于RIA标签法,篇幅原因,这里只简单介绍下,详细内容和使用方法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了解。
R:Read,阅读原文,遇到喜欢的句子就画下来。
I:Interpretation,引导促进,用自己的话阐述书中的观点,通过此步骤将书中知识点内化成自己的。
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落实到行动中。
6.《出奇制胜》
这本书第一遍读完没有太多感悟。
反而是最近的一些生活经历让我越发体会到作者的厉害之处,书中很多论点都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验证,帮助我们看清很多现实,了解到问题的本质。
尤其是本书的第二章,建议大家多读几遍。
7.《少有人走的路4》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少有人走的路》一书,这本书是同系列书籍的第四本,副标题叫做:《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如果说第一部《心智成熟的旅程》让我记住了“人生苦难重重”这条真理,教会我直面困难,这本书则让我彻底明白了思考的价值。
尤其是现在知识付费的时代,面对信息洪流,我们更应该学会思考,找到人生的价值。
8.《人之彼岸》
我是一个很少看科幻小说的人,第一次读科幻小说应该就是郝景芳的《北京折叠》。
当时就觉得很震撼,这本书是郝景芳的新作,最大的触动来自第二篇《永生医院》,整个故事的架构很完整,而且很温情。
还有书中第二章非虚构的部分,则从现实角度思考了AI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即将面临AI时代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推荐的八本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阅读。
最后分享一个关于阅读的感悟。
上周三晚上,参加蔡垒磊老师的线下活动,就是刚刚推荐的《认知突围》一书的原作者。
他在现场提了一个问题:大家如何看待拆书这件事呢?
(拆书,可简单理解为将一本书的精华摘录出来。)
场下一些朋友说拆书的人都是拾人牙慧,是知识的二道贩子,不如直接阅读原书,收获更大。
事实真的如此吗?
理论上讲,你读一本原书获得的知识会比拆书类的文章收获更多更全,但从时间成本考虑,性价比就很低。
你有没有思考过自己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我,更多只是想获取新的知识,了解到新的信息。
那么,我阅读原书和阅读拆书的内容,岂不是都会有收获?所以,我干嘛我要去纠结拆书的内容到底是第几手知识呢?
理论上讲,学术性的期刊,论文才算是一手知识,我们看过的大部分书籍也是作者学习他人经验内化的一个产物。
不管是原书还是拆书的内容,只要有收获,就达到了自己阅读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