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据说有9999.5间房子,假如一个人从出生起便一晚宿一间,等房子都住完,人也成了28岁的青年。没有长久相处的基础,你说这房子有多让人流恋,我想是不太可能的。
一座房子,只有染上了岁月的气息,才有了感情与温度。这是任何一种概念房无可替代的。
正是意识到“房子自身的结构形状并不是第一位的,应该更加注重生活”,来自日本的建筑师夫妇八岛正年与八岛夕子,从他们过去设计的房子中,精心挑选了10座进行回访。
夫妇二人将回访内容整理成册,写出一本《住宅物语:营造舒适空间的十个提案》,中文版交由凤凰空间出品、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翻开封面,简约的字体设计下,是水彩晕染出的一片暮色黄昏,一男一女并肩而坐,家的温馨扑面而来。融入生活的居所,是八岛夫妇想要读者看到的内容。
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八岛夫妇的设计思路,一同去“现场”,聆听10所住宅说话吧!
1.不够,还不够
做建筑设计的人,大抵与八岛夫妇一样,会在一段时间陷入怪圈——“眼中只剩建筑本身”。
好不容易设计出一座房子,让其从图纸中跳出,落地成真,建筑师的内心多少有点把房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眼里只看得到“孩子”的当下,却忽略了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一次设计幼儿园的机会,让八岛夫妇用镜头捕捉到孩子在建筑中活动的身影。富有生命力和张力的感受突然打动二人。从此,他们改变拍照存档的方式,“等住宅中有了烟火味再去拍摄”。
2.等会,再等会
不拘泥于建筑的结构和“新生”的样子,摄影才能记录更多走心的细节。
在给同样是艺术家出身的木村女士设计房屋时,八岛先生留了一整面格子窗,一眼望去就像传统和室的纸门。
彼时,八岛先生绝不会想到,那些透过光映照在窗上的物影,将使这个设计成为房子充满情趣的一隅。
有幸遇到一位真正懂你的设计师,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根本不成问题。
久居山林的山森先生爱好滑雪,想在山林建造一所可以寄养身心的居所。考虑到滑雪后快速取暖的需要,八岛先生设计出一座“火柴盒”大小、长宽均为5米的山间别墅。
前方是海,后背靠山,屋外有四季,屋内有生活。在这所山间别墅居住的5年里,山野先生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更喜欢和人群相处了。以前家里招待客人,我一般都是叫外卖,现在我愿意以轻松的心态和人交往,愿意深入了解他人。
这感受让人想起海子写春暖花开的心理:会不会,海子想要的,也是这样一所能帮助自己融入人群、拥抱生活,被接纳、被理解的房子呢?
时光无声,给不出答案,但我们能在后人的生活中,不断论证房子对人的重要性。
3.好了,很好了
一屋两用,生活和工作本就交织在一起。
10所住宅里,最后登场的,是八岛夫妇位于山坡尽头的房子。这座房子既是小家的生活住宅,也承担着事务所的功用。
选择地块时,八岛夫妇就对房子位于旅游胜地这点深感兴趣,他们觉得“这非常方便客户在游玩之际顺道过来咨询”。因此,一所建造在山坡的房子应需而生。
交织中梳理出界线,让往来更有空间。
山坡房子靠近人行道的一侧,是开放式的庭院,路边摆放着一张长椅供行人落座。这点连通房子内外的设计,与住所和事务所分开入口的设计搭配在一起,十分巧妙。“家与事务所之间的距离刚好可用于切换心情”。
房顶三角形的构造,沿用了上一户户主的风格,在山坡远处望去,“纯白色屋顶宛如随风飘扬的船帆”。
有人会好奇:身为设计师的八岛夫妇,会如何设计房子内部空间?在文末,他们这样写道:
人们对于房子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基本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每一处地皮或住宅之间虽有差异,但设计却有诸多共通点,如怎样设计才能让住房子的人感到舒适惬意,这是设计不变之本。
由此可见,设计师的房子与普通人的房子一般,宜居才是根本。
结语
我从高中起接触建筑设计,虽遗憾未能走上工作道路,但热爱仍旧存在。
我想,时至今日,这份对建筑的迷恋,早已不再是对建筑结构和崭新样貌的单纯喜爱,而是像八岛夫妇所体悟到的一样——要学会欣赏有生活故事的活的建筑。
打开书本,在一片软绵的表述中感受日式淡雅的浪漫,在单独欣赏也足够精彩的房屋摄影中,感受日式建筑的精髓。
若你对建筑手绘感兴趣,还可以在书中找到作者用心描绘的建筑平面图。按想象在建筑中添加的生活元素,让设计图无需添加色彩,便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