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回顾
今天是跟绘心老师进行的一次练习,练习的核心是「建立更深层次的合约」。
我感受的意图和动力是:
- 希望能够收获到一份动力,去帮助到她突破现有的模式,达到一种从容的状态。
客户的真实动力是:
- 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去摆脱掉别人对自己的束缚,让自己能够更接近自己的「那片森林」。用客户的话说就是:自己在很努力的跑向森林,但是后面却有无数别人的手在拉住自己。
本次Demo做的好的点?
- 及时从负面问题中调整过来
在本次的教练过程中,我问了一个问题,「当你提到没有办法以及很慢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其实问这个问题的本意,是想挖出她内在的冲突,因为我觉得她已经很坚定了,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的,但是依旧被困住。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我直接问可能「最大的冲突」可能才是最好的。
当客户回答之后,自己也明显感受到能力场低了下去,所以后面及时换成了积极的问题。
本次处理不好的点?
- 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挖掘到深层次意图就进入了合约部分,导致整体体验感不好
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还是没法清楚区分价值和内在动力,当绘心老师提到「从容的状态」的时候,我内心的想法是,「嗯,从容的状态,更加有掌控感的人,好像这就是内在动力了」,但事后复盘看来,这些感受好像都是浮在表面,就像客户说的,「没有扎进她的内心」。
总体而言,这一次的教练没有跟客户建立起深层次的链接,还是浮在了表面、
我有哪些新体验?
这一次JInjin用VAK进行过程回顾,这一点让我感觉很惊喜,仿佛我找到了一个抓手,一个方向,我可以在哪个方面去大量投入。
在上一周,我的计划是打印出课程中所有的逐字稿,去分析,逐字稿中,哪些地方是针对价值的提问,哪些地方是关于内在动力的提问。但是,在这过程中,有一个最深的体会就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老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呢?我到底要在哪些方面努力,要怎么练习,才能问出跟老师一样好的问题呢?
现在我感觉我找到了,用VAK。
用VAK去代入到客户的角色中,去将自己的意识打开,然后再去对比自己的画面跟老师看到的画面是不是类似的,我感受到的关键点跟老师的有什么出入。
突然感觉自己上周的无力感消失了一大半,找到了一种方向。其实自己也想问问题,但是感觉很难表达出来,毕竟教练是一份体验,用头脑思考到的东西总是觉得差了那么一点儿。
有效的经验?
- 在流程的每个环节都用VAK去感受一下客户
- 不要用负面问题,很容易把客户的能量拉低
- 客户的意图和动力是复杂的,单纯靠语言是没法确认是否是真实意图的,还是要靠感受
最小行动/最小环节?
- 打印逐字稿,写下各个环节的V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