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房琪的新书《真希望你也喜欢自己》,有蛮多感悟的,是来自书中有力量的文字,更是对这个“旅行励志博主”新阶段的蜕变而惊喜。
我记得我第一次知道”房琪“这个名字是在2016年,那时候她参加了《我是演说家》的节目,她的那篇《我们毕业了》在微博上被很多大学生疯转,我是其中之一,那时候我大一。我崇拜她能写出如此紧凑又干练的内容,也震撼她的豪言壮语“要和这个世界死磕到底”。她的很多话对于当时大一的我来说都是很深思的,比如她说“我们这些上世纪末出生的九零后是另一种人,和上一代人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我们对于规则和稳定没有崇拜也没有尊重,我们渴望与众不同,我们渴望活出自己的人生。所以不管有多少人向我们兜售人生经验,我们还是要不顾一切地跟这个世界死磕到底。因为我们不想普普通通的活着,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去成为一个‘体面'的普通人”。
虽然互联网上对她褒贬不一,但是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有很强的文字功底。无论在这个利益第一的时代,她如何配合市场演出,但她的确是可以创造出“琅琅上口且意义非凡的”文段,这就应该值得很多人学习。她的文字不仅美,且每一句都带着房琪独有的执着与狂妄。她的内容中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一种莫名的热血。
比如:嘿,这个世界剑已出鞘,我想用脚下穿烂的运动鞋,和你过过招。
比如:世界很大,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珍惜机会认识优秀的人,才有可能逆风翻盘。
比如:人生上半场没能得到的东西,你要斗胆,让它在中场就还给你。
虽然她现在也是千万级的旅行励志博主,但是她也有很长一段“扎根”的故事。
她曾经两次高考,却花落三本。纵然进入的是一个民办三本,但她仍然努力学习着不那么热爱的编导专业,为了自己的北京梦、主持人梦拼命努力着。
为了去北京,为了成为主持人,房琪给栏目组打电话毛遂自荐,在门外站五个小时等着推销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实习机会,却只能端茶、倒水、拆快递……干着一切打杂的活,就是站不上那个梦寐以求的主持台。
直到临近毕业,同学推荐她去参加主持人比赛,非专业的她只能用努力去拼搏:每天没日没夜地改稿子、想主题;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练习自己的动作、表情。幸好没有辜负努力,最终房琪“杀出重围”,走向全国,经过层层选拔,拿到了央视的入场券。初入央视的她仍是“菜鸟”一个,为了提升自己,她不怕辛苦,拿到了《美丽中国行》外景主持的机会。
2018年底,房琪毅然决定辞去央视的铁饭碗工作,转战自媒体行业。或许每一个能够逆袭的人都有不安于现状的野心;或许是外景主持的机会让她向往祖国的山川河流、四时美景。
现在,她真的“火”了。不仅是她拍摄的视频中美丽的大好山河,更是因为她那不可复制且万里挑一的视频文案。大家被她的文案惊艳,被她的文字功底折服。
所以,当你抛弃了稳定而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远方,我们就不应该为自己的“野心”而抱歉,因为“野心”从来都不是一个贬义词。它不是也不该是一件难以启齿或羞于表达的事。它应该是对生活始终抱有追求和渴望,是永远在对自己的当下给予肯定的同时,依旧有仰望的山头和方向。
承认自己的野心也就意味着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要去哪里;同时会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承认自己的平凡,也承认自己的不甘平凡。始终有一个目标做灯塔,接受自己的优缺点,也坦然面对来自生活的打击和伤害,永远获得直接、热烈、津津有味、热气腾腾。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并非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要不断向上攀爬。有的人喜欢安稳,觉得舒服生活变得自在;有人喜欢挑战,想在更高的平台释放野心才觉得不枉此生。“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选择从来无对错,我们要做的不是说服别人,而是尊重彼此。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画一幅越来越清晰的画。留在小城市并不意味着只是逃避和不勇敢,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更懂得舍弃,也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们不能拿统一的标尺来衡量每一个人心中对事物的排序和对这个世界的定义。
人生真的有很多种追求,没有对错,也不分高下。就像有人把人生当赛场,就一定会有人把它当成游乐场。
但是所有选择“漂”的人,在走出家门那一刻,就要知道,往后,你就是你自己的家了,得撑起自己的天。
人生就是有很多这种跌宕起伏的时刻,没有人能够一路顺遂,我们要学会接受高潮与低谷对我们的席卷与反噬。从顶端的喜悦到坠入低谷的失落,也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我们要:1)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思考;2)在真正步入社会之前,多去试错,在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之前,可以先知道自己不要什么;3)不轻易评判别人的喜好和选择;4)永远不要替别人的人生做决定。
其实成功者没有那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借口只是遮羞布,万事不如意才是人生的常态。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没办法常常都赢。要停止抱怨不公,停止嫉妒别人的幸运,把那些时间留给自己,去变得更加强大吧。只有强者,才有资格把过往的丢脸经历和挫败当成当下的励志故事,甚至是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