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释云:“以铁缚物。”
锔的方法是:先将金属条两头敲尖,弯曲成钉脚,做成锔钉,再用来钩合物件,使其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锔合工艺在古代广泛运用于器物制作、建筑、造船等多种行业。锔的技术最早产生于何时,已难考证,但至少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淄博锔瓷老照片
锔瓷出现得比较晚,应该是工匠受到古老锔合工艺的启发而发明。所谓锔瓷,就是用金属钉(即锔钉)将破裂的瓷器进行加固和修复,以便继续使用。其方法是:先用金刚钻在瓷面裂缝两侧等距离相对应处各钻一个浅眼,然后将预先做好的近似订书针那样的锔钉的两脚分别敲进两个眼中,把碎裂部分钩住拉紧;视破损情况决定锔几个钉,锔好后再在锔钉空隙处抹上用糯米汁与石灰粉(或用鸡蛋清与白瓷粉)调制成的白泥,等干透后即可使用。锔好的瓷器无论装冷水还是热汤,都可以做到滴水不漏。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
国内锔补康熙青花蓝地白龙纹盘正面
盘背面
由于古代文献向来忽视对于手工技艺的记载,有关锔瓷的文献记录更少,故我们很难考证锔瓷最早起源于何时。有人以《清明上河图》里描绘了一位锔瓷匠人的图像为依据,认为锔瓷技术在宋代已发明,但那个图像并非出自北宋张择端绘本《清明上河图》,可能是后世临摹时添加进去的,时间不会早于明代。我反复阅览宋代张择端本《清明上河图》,并未发现类似锔瓷匠人的图像。事实上,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现过宋元锔瓷的实物。
所谓《清明上河图》中的锔瓷匠人图像
国内文献最早提及锔瓷技术的要数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编写完成的《本草纲目》。该书在介绍“金刚石”时说:“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李时珍说的补瓷应即锔瓷无疑。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金刚钻头是锔瓷工具上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